失能对家庭的冲击是巨大的 AI制图 商报记者 严嘉俊
商报记者 冯双 朱光函
2025年1月1日,《杭州市长期护理保险试行办法》将正式实施,杭州市长期护理保险与基本医保同步参保、同步征缴,社保由“五险”变为“六险”。新增的长期护理保险(以下简称“长护险”)通过购买服务,为因年老、疾病或残疾而无法照顾自己的特殊群体提供基本保障,全力破解“失能之困”社会难题。
“长护险”针对的是失能群体,目前我国约有3500万,占全体老年人数量的11.6%。据第五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显示,到2035年,我国失能老年人将达到4600万人,到2050年达到5800万人左右。更有数据显示,8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有一半会成为失能者。
随着失能老人数量的增多,“一人失能,全家失衡”这一难题也日渐严峻。
一人失能,全家失衡
12月4日,琼瑶的遗书和《当雪花飘落》视频发布在网上。琼瑶对自己轻生的选择做出了解释:“当人老了,都要经过一段很痛苦的‘衰弱、退化、生病、出入医院、治病、不治’的时间,这段时间,可长可短,对于必将老死的人,是多大的折磨!万一不幸,还可能成为依赖‘插管维生’的‘卧床老人’!我曾经目睹那种惨状。我不要那样的‘死亡’。”
“90后”琼瑶剧迷杨玲在得知偶像离世后,对琼瑶的选择有她的理解。6年前,她不到60岁的父亲被诊断出患有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加上家族遗传的支气管疾病和肺心病,很快失去了自理能力。3年前,一次意外摔倒导致右腿骨折,她的父亲因无法手术只能卧床休养,最终成了“失能老人”。
作为独生女的杨玲,面对父母的困境感到无奈与心疼,但她还有自己的孩子要照顾,工作也不能放下,只能将重担留给母亲一人承担。去年,一场疾病夺去了父亲的生命,虽然痛苦,但家人也觉得得到了解脱。
杨玲的母亲曾多次表达过不想像丈夫那样失去生活质量的愿望。不幸的是,不久前,杨玲的母亲突然出现中风症状,语言失灵,小便失禁,再次让家庭陷入了新的挑战之中。
照护者也可能成为失能者
父亲失能时,杨玲只是作为母亲的辅助者参与照料,母亲的失能则让她真正感受到母亲曾经遇到过的绝望。
“母亲脑出血的时候,我在杭州上班,接到母亲脑出血的消息,我就立即赶回家”。杨玲的母亲虽然被抢救过来,但右半身瘫痪,语言功能也永久丧失。为了救治母亲,杨玲已经花费了10万元,后续的护理费用将达到15万元,而她与丈夫月收入仅有1.2万,家庭经济压力巨大。转入普通病房后,杨玲的母亲似乎明白了自身的状况,开始拒绝护工的基本护理操作,情绪十分低落。杨玲深知失能带来的痛苦,不仅是因为亲身经历了父亲晚年的生活,还因为在工作中遇到过类似情况的老人,他们承受着身体和心理上的双重折磨。
杨玲在陪护时发现,每当深夜时,母亲常常会躺在病床上,望着天花板发呆。她多次用纸笔告诉杨玲,自己曾经是失能老人的照护者,如今自己也成为了失能老人。“母亲告诉我,她内心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充满迷茫和担忧。”而杨玲母亲的困境,只是无数个“失能家庭”面临的困境。
“失能之重”需要全社会托举
2024年10月11日,民政部、全国老龄办发布《2023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公报显示,截至2023年末,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9697万人,占总人口的21.1%;全国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1676万人,占总人口的15.4%。
从现实情况看,对失能老年人的照护,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的刚需。如果这个群体得不到妥善的照护,不仅是家庭之痛,也是全社会之困,更与“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目标要求不符。日趋老龄化的中国,以及社会保险高度完善的发达国家,都在不断找寻这剂治疗社会阵痛的良药,维护失能者和照护者的尊严与安康。
近年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等,均将失能老年人照护纳入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建立国家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制度,对经认定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作出提供家庭养老支持服务的“国家承诺”。
作为全国较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城市,截至2023年底,杭州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16.35万人,占总人口数的25.13%,比上年增加12.45万人,增长5.38%;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29.89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3.82%;重度失能人数预计超过4万人。面对这一情况,杭州也在不断探索和积累上门护理、助餐、助浴、康复指导等为老服务模式。
业内人士指出,当一个老人失能瘫痪在床后,其生存期大概是3-5年。根据国家卫健委最新数据,目前我国养老呈现“9073”格局,即有90%左右的老年人居家养老,7%老年人社区养老,3%老年人机构养老。而在居家养老占主要模式的场景下,杭州乃至全国,规范化的养老护理服务需求都十分强烈,对于“失能之重”,需要全社会的托举。
失能之重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