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记者 叶歆 通讯员 吴煜 祁骥 陈岩明
炉火轻轻跳跃,紫铜锅里,药材渐渐吐露出浓郁的香气,炮制室内弥漫着药香与火气交织的味道。这看似平凡的熬药场景,对于钱国良而言,却是四十年如一日的执着。
2024年11月29日,浙江省中医院钱国良传承工作室成功入选全国老药工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名单。当这一消息传到中药炮制房时,他正专心熬制膏方。
药香袅袅升腾,钱国良放下手中的竹铲,笑着说:“做药工快40年了,满手都是中药味了。”这句轻松的俏皮话,却表达了这位老药工对中药的深厚感情——岁月在指尖流转,技艺在双手之间沉淀。
潜心钻研不停步
用双手与汗水浇灌“敬业之花”
1985年,17岁的钱国良第一次踏入浙江省中医院的中药房,做学徒的第一课便是那些基础却至关重要的工艺:淘、切、炒、轧、捶……在那个没有现代化设备的年代,他靠双手与汗水,度过了最初的学习时光。
在那全靠双手的岁月里,钱国良和同事们一年四季都在手工淘洗药材、炒制药材、晾晒药材。“每次用机器炒药,往往是一吨、两吨地炒,一天下来,从头到脚全都是灰,白大褂也被染成‘灰大褂’,其他员工看了我们都要‘逃跑’!”钱国良笑着回忆。
在浙江省中医院中药部,钱国良与国家名中药师、浙江省国医名师徐锡山先生共事数十年。这段经历中,令他记忆犹新的是制作水泛丸的日子。
杭城的夏天闷热难耐,他们三人——徐老先生、徐老的弟子钱松洋,还有钱国良共同在地下室忙碌。没有空调,空气像胶住了一般,每一颗药丸都要靠手臂不停摇制。“停下来歇口气的时候,大家都腰酸背痛,汗水一滴滴砸在地上。”钱国良回忆,尽管辛苦,但当一批丸药成型的那一刻,一切疲惫都化作了满足感。“苦中有乐,做好了,有成果就特别高兴。”
四十年如一日
以“匠心”守“初心”
在浙江省中医院众多院内制剂中,马钱子胶囊的生产尤为讲究。浙江省国医名师裘昌林教授介绍,马钱子本是剧毒中药,对剂量的精准把控,以及规范的炮制手法,马钱子便可“化敌为友”,成为救命良药。
过去,炮制马钱子的工具简陋,钱国良和同事们戴着普通口罩和手套,在与药材的毒性“对抗”中度过了无数个日夜。如今,随着防护设备的改善,钱国良也在积累制药实践经验和样品送检过程中,逐渐摸索出马钱子胶囊等院内制剂制作的科学标准。在他的巧手之下,马钱子变成了救命的药材。
整个马钱子炮制过程中,对其炸制的火候掌控尤为重要。“油炸过头,药效全无;油温太低,药性不够。”炸制时的麻油量、油温、时间,都是精确计算过的,稍有偏差,便会导致药效失衡。这对药工的技艺和经验要求极高,每一剂马钱子,钱国良都按照严格的标准进行炮制,确保疗效。
“药味要正,疗效才会真。我能做的,就是守住这份真。”四十年如一日的坚持,钱国良让每一味中草药都起到了疗效,造福广大患者。
用“心”传承技术
以“情”守护民心
2023年7月,浙江省中医院成立了省内首个“老药工传承工作室”,钱国良受聘成为首位老药工。随着“全国老药工传承工作室”的入选,钱国良肩上的责任更重了。
“工作室的首要任务,是将传统中药炮制技术一代代传下去。”这些不完全是书本上能学到的知识,更多地依赖于多年的实践和积累。临方调剂是一门复杂的艺术,药工不仅要快速辨识药材的特性,还要掌握各种炮制技巧。钱国良说:“几千种药材,每一种的炮制方法都要了然于心。酒、蜜、糖、酒精的比例,温度和时间,哪一环节出了问题,效果就大打折扣。”
在传授技艺的同时,钱国良还特别注重传承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他说,“手工炮制每一味药,都是为病人的健康和生命负责。”他要求每一位传承人首先要有对中医药的热爱与敬畏,其次要是本分踏实、不贪图小利的人。
钱国良眼中,未来的路依旧充满责任与使命。技艺的传承,不能停留在表面,要以“工匠精神”推动每一项炮制技艺的提升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