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图片作者与本报联系索取稿酬
商报记者 曾润玥 通讯员 吴泽宇
“医生,我爸爸自从退休后仿佛变了个人似的,原来一向脾气温和的他,现在变得性格古怪、生气易怒,搞得家里整天‘鸡飞狗跳’,他到底是怎么了?”3个月前,李大伯(化名)的子女发现自家父亲退休后性情大变,简直判若两人,就连原本一向硬朗的身体,也在退休后多种疾病缠身:头痛、头晕、心悸、频繁拉肚子……让人防不胜防,甚至多次就医都找不到病因,最后终于在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精神心理科发现了一丝“端倪”,原来李大伯患上了“退休综合征”。
性情大变,多病缠身
大伯退休后更痛苦了
据了解,今年61岁的李大伯在退休前曾在一家公司担任领导职务,本来工作繁忙的他,总是期待退休后能过上自由闲适的生活,也能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直到彻底退休后,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他发现自己越来越难适应这种“无所事事”的状态,于是他开始变得易怒,对家人的关心也显得不耐烦,甚至会因为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而大发雷霆。
更令李大伯和家人担忧的是,他的身体也开始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先是持续的头晕头痛,仿佛有千斤重担压在头顶,让他难以集中精神;接着是心悸,每当夜深人静时,心脏就像被无形的手紧紧握住,让他难以入眠;还有频繁的拉肚子,让他的生活质量大打折扣。这些症状让李大伯痛苦不堪,他以为是自己长期工作压力累积下来的疾病,于是开始了漫长的求医之路。
“从神经内科,到心内科,再到消化内科,各种科室我都轮番转了个遍,结果都没检查出什么具体的病症,后面医生建议我去精神心理科就诊,认为我可能是情绪问题所引发的躯体障碍。”于是,李大伯慕名来到了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精神心理科副主任(主持工作)朱春莹副主任医师处寻求帮助。
“经过一系列的心理评估和测试,李大伯被确诊为患有‘退休综合征’。这是一种由于退休引发的心理失衡现象,患者通常会出现焦虑、抑郁、孤独、失落等负面情绪,以及一系列躯体化症状。”朱春莹介绍,退休后的李大伯,失去了原有的社会角色和身份认同,这让他感到前所未有的失落与恐惧。他害怕自己变得不再重要,害怕被社会遗忘,这种焦虑情绪最终逐渐转化为身体上的不适。
后续朱春莹为李大伯进行了抗焦虑治疗,通过一段时间的物理治疗和服用抗焦虑药物,李大伯心悸、头痛,以及胃肠道的不适已经完全消失,整个人也变得乐观起来,也逐渐适应了老年退休的这个角色。
把握这几点
积极安度“退休焦虑期”
朱春莹表示,事实上,“退休综合征”是老年期较为常见的一种心理问题。老龄化过程中,人们不可避免地会面临各种“丧失事件”(如丧失角色、地位、亲友、健康、价值感、养老支持等)。退休作为诸多“丧失事件”的一部分,直接导致老年人在角色、地位、人际、价值感、成就感等方面出现明显变化,若不能合理应对便有可能对身心健康产生不利影响,从而造成心理不适,如焦虑、忧伤、空虚、寂寞、抑郁等负面状态,或进一步引起生理功能的紊乱,甚至可能导致老年人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消化道疾病风险明显增加。
因此,专家提醒,老年人应做好离退休前的心理准备,合理安排退居二线后的生活,正确面对各种“丧失”现实,预防退休后的适应不良。以下是几点小措施,帮助老年人更好地度过这段“退休焦虑期”:
1.拓宽新爱好,丰富退休生活。
拓宽兴趣爱好,丰富充实生活内容。退休后闲下来的生活,需要用兴趣爱好和行动来补位填充,如摄影、绘画、下棋、书法、钓鱼、旅游、志愿、义工等。和家人共同经营幸福的退休生活,增进亲子感情的同时,也能进一步充实退休生活。
2.生活规律,建立新的生活节奏。
老年人的生活起居要有规律,早睡早起、按时休息、适时活动,建立起新的生活节奏。同时要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学会“选择性遗忘”一些不愉快的事,注重过好“现在”每一天,适当放松,可缓解紧张心情,释放心理压力。
3.寻求专业帮助。
如果情绪困扰持续存在且影响到日常生活,可以考虑咨询专业的心理医生或治疗师,及时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