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交易规模已超10亿元

毛绒与潮玩属性兼备 棉娃持续“破圈”

2024-12-20

商报记者 黄诗睿

前段时间,电视剧《永夜星河》走红,带动了一系列周边的火爆,突破了2000万元的销售大关。这其中,就有不少年轻人热衷的棉花娃娃。据悉,以剧中角色为原型的棉花娃娃,在电商平台微店上线第一天销售量就破千。

眼下,“养娃”成了一些年轻人的日常,这个娃,便是棉花娃娃。从设计打样、定制生产到销售改娃,不知不觉中这种用棉花和聚酯纤维做成的“人形玩偶”生意已经从小众走向大众,甚至延伸出一条产业链收割消费者。

棉花娃娃这门生意最初起源于韩国经纪公司,他们将自家偶像明星的形象卡通化后,制成身高10-20厘米左右的玩偶,还将其作为官方明星周边推出并售卖。由于形象生动可爱且带有偶像属性,很快风靡周边圈,受到了不少粉丝青睐。2018年前后,国内相关市场兴起,一大批棉花娃娃爱好者进入这个行业,至今已经形成一条成熟的产业链,其边界也从偶像圈衍生至动漫、影视和游戏等领域。

此前,微店曾发布一组官方数据显示,2021年在线上购买棉花娃娃的用户已经达到百万级别,线上交易规模超过10亿元。

00后姑娘酪酪是一名资深的棉花娃娃爱好者,大学就“入坑”的她在这个圈子已经待了六年,聊起棉花娃娃如数家珍。她告诉记者,棉花娃娃主要分为有属性和无属性两大类,前者指代以偶像明星、动漫角色、游戏角色等为原型设计的棉花娃娃,后者则无原型。

在她看来,想要养好一只棉花娃娃并不容易,娃妈先要经历长达两三个月的娃娃设计、打样和生产阶段,为了打扮自己的娃娃还要购入娃衣、腮红、泡泡贴等小物件。“这些都是比较基础的操作,有的娃妈还会将娃娃送去手作娘那装骨,为的是能让娃娃摆出更多pose;还有的娃妈甚至会将家中的衣柜或亚克力收纳盒DIY成娃娃的房间或衣柜。”

正因如此,近年来,棉花娃娃的相关产业链逐渐升温,收割年轻人的钱包。记者了解到,除了有属性和无属性外,棉花娃娃还有官方和非官方之分,后者由设计和出售娃娃的卖家自行绘制,再以“开团”的形式售卖棉花娃娃,娃衣售卖也是同样的流程。此外,为娃娃装骨、换棉、洗澡、修复的手作娘也是该产业链中的一部分。

95后姑娘鱼丸就是一名手作娘,平时在闲鱼上接单,她将不同项目的价格制成一张图放在主页置顶:装骨的价格在13-24元不等,剪刘海、换磁铁、拆骨重装、洗澡、充棉、换棉和修复等项目的价格基本在2-10元不等。鱼丸说,因自己的定价相比于市场价偏低,因此生意一直不错,“我平时就利用下班时间完成装骨工作,把它当成自己的副业,一个月能赚上千元,最近排单已经排到12月底。”

随着在线上交易市场和社交平台的持续火爆,带动棉花娃娃逐步破圈。如今的棉花娃娃已经从微店拓展到淘宝、拼多多、小红书、抖音等电商平台:有像“萌猪崽子幼稚园”这样靠同人二创娃娃在乙女游戏玩家中小有名气的商家;也有古力古力、棉花星球等推出原创无属性棉花娃娃的淘系品牌商家;潮玩品牌泡泡玛特也推出了棉花娃娃……而各种娃衣商家更是数不胜数。此外,近年来国内不少城市都举办了线下娃展,TOPTOY、X11、酷乐潮玩、九木杂物等多个品牌门店也引入了棉花娃娃品类。

在业内人士看来,相比于普通的毛绒玩具,棉花娃娃还具备了潮玩属性,能够覆盖更多人群。同时,作为一门能带来持续复购的生意,其商家和品牌的不断涌现,代表着行业正在逐步迈入正轨,这也有望进一步加速棉花娃娃的消费破圈和规模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