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记者 夏莹
提起倪幼庆,标识性的三轮车配拐杖,在村里几乎无人不晓。
他有家便利店就开在自建房楼下,进进出出的人早就习惯了这位拄着双拐的老板。
“幼庆小店”开了46年,货品正宗、价格实惠是它的“金字招牌”。老板倪幼庆真诚待人,坚守本心,诚信经营,村民们赞他,“态度好,东西很实惠的,没有假货。”
身残志坚,用勤劳养活一家人
“两瓶饮料一共五块,这里扫码。”早晨7点,位于杭州钱塘区临江街道萧东村的“幼庆小店”准时开门迎客,69岁的倪幼庆拄着双拐和爱人李发秀开启平凡而忙碌的一天。
“刚开店那年我23岁,因为小儿麻痹症残疾了20年,没有工作、没有娶妻生子,很迷茫。”尽管已经过去四十多年,但对倪幼庆来说,小店“诞生”的情景仿佛就在昨日。
当时村里要开一家粮油兑换店,找不到合适的人来经营,村干部们便想到了倪幼庆,嘴上虽然答应了,年轻的倪幼庆也很焦虑,进货怎么办?搬货怎么办?经营不善怎么办?在家人的鼓励与帮助之下,粮油兑换店开门了,经营起来虽磕磕碰碰但还算顺利。
几年后,“粮票”等各类商品票证逐渐淡出历史舞台,小店改了经营模式,倪幼庆需要自己去进货了。萧东村那时还没有通公交车,去萧山需先走到前进村,再坐一个多小时公交车。倪幼庆往往要比别人多花一倍的时间在路上,天气好还好说,路上遇到刮风下雨,更是麻烦。
“苦日子都过去了。”倪幼庆说,现在不仅村里通公交车,马路四通八达,而且还有供应商送货上门。即使货品到了家门口,也不用倪幼庆担心。“我的邻居们、顾客们都会帮我搬!”
小店也从最初的几十平方米扩展到了现在的几百平方米,摇身一变成了一应俱全的百货超市,大到米面粮油,小到针头线脑,村民需要的都能在倪幼庆的超市里买到。靠着这个小店,倪幼庆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养活了一大家子人。
不卖假货,用诚信经营一家店
“幼庆你又在扔东西了呀,你这么开店会不会亏本的呀?”路过的村民有时可以看到倪幼庆“心狠手辣”地处理过期的商品。过期的一律下柜,这是他开店的标准之一,他从不售卖过期食品。
“亏钱也不能亏了大家的信任。”倪幼庆说。
“幼庆小店”前面曾经有一个学校,小店里常有孩子来买零食。卖给孩子的“东西”,幼庆格外上心。“每一样我都认真选过。”
村民高金友说:“自己孙子从小都是在这家小卖部买‘东西’,到现在长大了还是会来买‘东西’,以后有重孙了,我也很乐意带小孩来这里买‘东西’。”
倪幼庆不仅对过期食品及时下架,对假货更是毫不客气拒之门外。
倪幼庆回忆,每年总有那么几次,有人以极低的价格批发“茅台”“五粮液”“中华”等可疑货品。面对这种情况,倪幼庆态度很坚决,不仅拒绝进货,还会坚决将相应经销商列入进货黑名单。
他觉得,自己受点损失是小事,拿假货坑害村民是大事,特别是吃到老百姓嘴里的食品,坚决不能有假。他还成了村里的“找茬能手”,村民怀疑自己买的“东西”不正宗的时候,都喜欢让倪幼庆来验验货。
温暖服务,用行动温暖一村人
因为放心倪幼庆的为人,村民们默契地将“幼庆小店”当成了“失物招领处”。只要捡到了“东西”都会放到店里,让倪幼庆代为保管,等待失主前来认领。
谁家丢了“东西”,都会习惯性问一句:“幼庆你这里有我的某某‘东西’吗?前几天丢了,最近帮我留意一下啊。”
能够帮到大家,倪幼庆就会觉得很开心。有一次,一位顾客不慎将钱包遗失在他的店中,包里有现金800元,他挂出了失物招领并及时完璧归赵。
近年来,倪幼庆将小店打造成村里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集合点,增加了修伞服务,免费为志愿者提供矿泉水和零食,帮助村民寻找失物,村民也习惯到店跟他打声招呼,唠唠家常。村里很多时候开展志愿服务都在“幼庆小店”集中,慢慢地小店还成为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集合点。每当有志愿者到来,倪幼庆都会免费为大家提供矿泉水和一些小零食。
今年,他和爱人将小店的一部分场地空出来,开发出新“业务”——“共富工坊”手工雨伞加工点,“新业务”即使不赚钱,倪幼庆也乐此不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