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超重力场项目
通讯员 徐颖 谭琴
商报记者 黄家欢
良渚文化和科技创新是余杭最亮眼的两张金名片。上周,第二届“良渚论坛”圆满落幕。世界文明的交响曲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响彻,良渚文化进一步“破圈出海”。
与此同时,余杭科技创新发展势头同样强劲。就在良渚论坛开幕的三天前,余杭第四次捧回全省科技创新最高荣誉——“科技创新鼎”。此次获奖不仅带来了殊荣,更是实现了浙江科技大奖、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四大奖项“大满贯”,标志着余杭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全面突破。
而在良渚论坛举办期间,第十三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总决赛也在余杭举行。此次大赛的落户,既与余杭科技企业蓬勃发展、人才引育卓有成效息息相关,也与其坚持以创新驱动助力都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愿景相辅相成。
好消息接踵而至,余杭全年经济工作“收官战”也正式拉开帷幕。如何在守稳“浙江经济第一区”的过程中攀高向强加速跑?余杭的答案是持续以“冲刺争先”的态势推动经济发展。站在“聚光灯”下,这座城市显露出强劲的向“新”力,在科技创新上领先一步,在产业发展上领跑一路,一座创新型“未来之城”的瑰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抢抓风口,先行一步 探索新兴领域无限可能
六月,余杭举行“中国飞谷”建设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宣布打造“中国飞谷”低空经济产业品牌,并成立了产业联盟、进行了重大项目签约;八月,余杭举办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成立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定下2027年实现机器人全产业链产业规模突破200亿元的发展目标……
今年以来,余杭助力数字经济二次攀峰及人工智能产学研共荣,聚焦人工智能、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等未来产业,积极布局“感传算控”四大赛道。
冲锋号角吹响之后,各项成果纷至沓来。天目山实验室无人机编队迎来新成员“天目山四号”,其上半身是飞机、下半身是船,未来将推动岛际常态化低空物流应用;之江实验室研制的第二代星载智能计算机“智加X2”,搭载国星宇航卫星登上太空;良渚实验室专家团队项目荣获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最高荣誉卓越奖;湖畔实验室发布八观气象大模型,在全球气象模型基础上,引入区域多源数据,时空精度最高可达1公里×1公里×1小时……
政策保障在推动科技创新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立足最有基础、最有优势、最有潜力的领域,余杭第一时间出台《余杭区创新驱动 人才引领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若干政策意见》,在各关键领域形成核心技术攻关、应用创新融合、企业引进培育、产业生态系统构建协同发展的新动能。
前瞻性产业布局,“抢滩”未来产业,余杭一直牢牢把握窗口,奋勇争先。放眼全局,余杭的发展线路,更是一个“风向标”,指引着未来产业发展方向。接下来,余杭区将继续拉高数字经济“长板”优势,紧紧抓住算力、模型、数据和应用等关键环节,构建更完善的产业链条与产业生态。
高能平台,硬核赋能 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承载区
高能级创新平台是突破科学前沿和关键核心技术的“实力担当”。
不久前,杭州超重力场项目在余杭刷新了“进度条”——第一台超重力离心机主机已安装完毕,其余两台超重力离心机主机和10台机载装置已开始加工制造。
这一超重力领域基础科研的“国之重器”,不仅是浙江省首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还拥有全球容量最大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代表了中国在超重力研究领域的最新成就。有了它,科研人员可以在实验室里模拟“一眼万年”或者“一步千里”的时空压缩。
该项目“进度条”的持续刷新,是余杭下大决心、花大力气、用真功夫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的一个缩影。
余杭充分发挥高能级科创平台核心优势,汇聚了四大省实验室以及浙大超重力大科学装置、北航中法航空学院、南湖脑机交叉研究院等科研机构,集聚资源优势愈发凸显。
环之江实验室创新生态圈推进是余杭今年提出的又一重要举措,该生态圈建设将以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为发展主线,充分发挥之江实验室在智能计算领域“算力、模型、数据”的核心优势,助力余杭相关企业跨越式发展,加速形成以之江实验室为中心的“创新平台+孵化器+特色小镇+产业集群”创新生态圈。
更为重要的是,余杭正在全力争取杭州市第三个大科学装置落户。
展望未来,余杭将继续围绕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承载区的目标,持续加强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合作,引进和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团队和项目。
筑巢引凤,人城共兴 邀天下英才共建“新中心”
吸引人才,向来是城市奔向高质量发展的“重头戏”。“我负责阳光雨露,你负责茁壮成长”,这是镌刻在未来科技城梦想小镇白墙上的“响亮名言”,也是余杭产业能级日益提升背后不变的服务理念。
启用青橙国际创新创业中心这一全市首个大区和大企业、大学会携手打造的青年人才创新创业综合体;迭代升级人才政策“黄金20条”,推出“海创未来”人才项目分级扶持、人才薪酬补助等政策……余杭不断做大人才“蓄水池”,目前,余杭区人才总量突破44.8万人,占常住人口比例超过30%。
“第一区”与“新中心”的双向奔赴将高效推进余杭的城市建设,这会吸引更多的高层次人才、新兴产业项目落地。
根据新中心核心区(中轴线)最新产业规划布局,余杭将布局国际数字商务区、智慧科创总部区、创智金融集汇区、艺术文化商业区、国际滨水活力区、文旅悦享消费区六大区域,实现“数字+金融+科创”的深度融合与相互赋能。这些高能级的城市规划和配套,都将为余杭人才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实现梦想的舞台。
完善的公共服务也是留住人才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这方面,余杭一再释放友好信号,如,启动新一轮的名校集团化挂牌,形成十大名校集团化体系,今年秋季12所公办幼儿园新投入使用;省市名医工作室相继落户余杭;良渚文化村·玉鸟集入选省级旅游休闲街区培育名单,余杭区被命名为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先行区等。
放眼余杭这片热土,处处可见奋斗的身影,处处都是拼搏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