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讯(记者 吕文鹃 实习生 陈喆语)是什么让一位大学老师,穿上蓝骑士的衣服,戴上耳塞去送外卖?12月3日国际残疾人日前夕,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的博士生导师袁哲穿上蓝色工服、骑上电动车,在杭州跑起了外卖。他送外卖的方式与众不同:全程“无声”,仅依托饿了么蜂鸟APP,完成订单的“接取送达”。
一次点外卖时,袁哲发现订单是一位无声骑手配送的,这个群体引起了他的关注。近半年来袁哲围绕饿了么“无声骑手”(无声骑手即听障骑手),通过座谈沟通、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开展专题研究。今年国际残疾人日前夕,他再次穿上蓝色工服,调研“无声”外卖配送。
陈亚非成为了袁哲当天跑单的“师傅”。当天袁老师接到的第一单,要送8.4公里远。“放平心态。”陈亚非用手语比划。虽已有过多次送外卖的经验,袁老师还是一阵手忙脚乱,最后比划着取到了外卖。取到外卖后,不到半小时,袁老师将这一单外卖顺利送达。作为“无声骑手”,他通过一键智能外呼工具,给用户打去了电话。“师傅”陈亚非还教袁哲将送达的外卖拍照后发给用户。
袁哲与合作者的研究显示,虽然残障人士往往更勤奋,平均每周完成的配送任务比其他骑手高出约5%,但是在“接单—到店取餐”“到店取餐—送达”环节,他们平均每个订单要比其他骑手分别慢10.2秒和27秒。
“数字化赋能可以提升骑手表现。”袁哲表示,为了有效缓解听障骑手在配送过程中遇到的沟通障碍,饿了么采取了创新的数字化赋能策略。特别是一键智能外呼的功能,这一功能允许听障骑手通过应用程序发起电话沟通,发出的声音自然又清晰。研究表明,原本无声骑手在送达环节平均需要比其他骑手慢27秒,但在使用智能外呼系统后,这个差距被缩短至16.7秒,每周配送订单平均增幅达7.3%。
袁哲表示数字化技术能助力残障群体融入社会经济活动,提高无声骑手的就业竞争力。在“饿了么”平台跑单的,和陈亚非一样的无声骑士超过5000人。在技术与平台的助力、同伴与社会的支持下,他们能穿越无声与有声的隔阂,让沟通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