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任医师,心脏康复科副主任。毕业于浙江大学,心血管内科医学硕士,从事临床工作近30年,目前主攻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等的诊断、治疗及康复,尤其是老年心血管病的诊治。为患者制定全面、精准的心脏康复个体化方案:包括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干预、心肺功能的评估、药物处方的优化、运动处方的制定、患者心理问题的识别等。
专家门诊:周一上午(灵隐院区);周四上午(三墩院区)
商报记者 王然 通讯员 郭俊
进入秋冬换季时,又到了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高峰。心血管疾病堪称威胁生命健康的“头号杀手”,每年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它来势汹汹、危害极大,但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如今植入支架疏通狭窄的血管,已是一种非常成熟的治疗手段,很多情况下能起到救命的作用。是否放了支架就可以高枕无忧了?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因为病根还在。
10年间陆续放了11根支架
年过七旬的赵大伯(化名)最近又因为胸口闷前往医院复查。一走进诊室就和医生说:“这两天爬楼梯喘不上气,是不是又血管堵了?”
大伯此话一出,一听就是老病患了。果然,了解病史得知,他是名血管疾病患者,10年间已陆续植入11个心脏支架,可以说基本所有的心脏血管中都有支架,有的血管里从远端到近端就放了3-4个支架,更甚的还有支架中又放入支架。
放血管支架的患者很多,可放这么多支架的患者不多见,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原来,60多岁时赵大伯就因为“三高”引起血管狭窄。放入支架恢复管腔内血流通畅后,他感觉自己身体不适症状很快得到缓解,便好了伤疤忘了疼,把医生叮嘱的控制三高、改善生活方式等要求都抛之脑后,照样烟酒都来。于是,一次又一次,屡教不改的赵大伯反复进医院,一查心管又堵了,支架越放越多。
浙江医院心脏康复科副主任王雁主任医师强调,血管狭窄不是放了支架就万事大吉,除了规范使用相应药物外,依然要注意控制好“三高(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还有“四高(高尿酸血症)”“五高(肥胖)”,否则有极大可能会再次发生血栓。不注重心脏康复和日常防控,心肌梗死等致命危机仍如影随形。目前冠心病患者的发病年轻化,再次心梗的比例也不少,其实心血管疾病可防可治,大众不但要关注病后的康复,更应该注重预防,管住嘴,迈开腿,不吸烟,多喝水。
心脏康复五大“处方”请收好
支架能救命,但不能治病。远离心血管疾病,提升生活习惯改变、医疗干预和康复训练三级预防意识至关重要。作为全国心脏康复培训示范基地,浙江医院心脏康复中心提出心脏康复五大“处方”,过好“支架”人生——
药物处方:心血管疾病的药物治疗需要长期连续性,比如他汀类、阿司匹林等药物,不宜自行停药。出院后的后续药物治疗,是一个需要继续优化药物种类、剂量的过程。做好门诊的定期复诊,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方案,及早发现药物不良反应予以调整,提高治疗依从性,是整个诊疗过程中的关键。
营养处方:现代医学证明,日常食物的正确选择与健康的生活方式相结合,对心脏有益的饮食可能减少个体80%患心脏病或者中风的危险。健康饮食要注意质和量两方面,质的方面我们要坚持选择健康食物,做到饮食多样性;量的方面注意每天的总能量摄入。
运动处方:“运动是良药”,没有一种药物能像运动那样,起到降压、降脂、降糖、增强免疫力,使人心情愉悦的综合效果。科学运动也需要制定运动处方,医生会根据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用药情况以及运动试验的结果,提出个性化的运动建议,有针对性地改善心肺功能,提高运动耐力、增强肌力,从而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戒烟处方:吸烟已经被明确证实是导致冠心病、卒中以及动脉硬化性外周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吸烟使首次心肌梗死发病时间提早10年,急性心肌梗死发病风险提高7倍,使猝死相对危险增加3倍以上;戒烟可使冠心病远期死亡风险降低36%,心脏骤停风险降低8%。戒烟应启动于心血管药物治疗之前,戒烟宣教应纳入到冠心病早期康复临床路径中。
心理处方:心脏不仅仅是一个机械压力泵,更是一个智能器官。当压力过大,大脑中的杏仁核就会令人进入“战斗或逃跑模式”,交感神经系统兴奋,不断分泌肾上腺素、增加心梗或卒中风险。平和的心境,充足的睡眠,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