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无条件投降,国家“有条件投降” 四国最终如何处理日本①

2024-11-02

1945年8月15日中午,日本天皇裕仁广播《停战诏书》,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所规定的各项条件,无条件投降。

1942年3月到5月,美国拿出了战后政策的最早官方版本,助理国务卿戴维斯领导的战后对外政策咨询委员会下设的安全问题小组对日战后处置问题展开了几轮讨论,最后向罗斯福总统提出了要求德国和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建议。

这是无条件投降原则第一次被提出,目的是根除德日法西斯主义的政治基础,而瓦解德日法西斯也是美国主导重建国际秩序的要点所在。

日本对盟国无条件投降和放弃所有占领地的要求惶恐万分,这样的条件实际上意味着日本的国土范围回到明治维新以前的状态,也就是说日本近代以来的所有“成就”将被一扫而光,因此,日本当局决定即便最后被迫投降,也绝不接受无条件投降的要求,并以此为目标进行了一系列外交准备。

1945年8月20日,日本陆军参谋次长河边虎四郎中将飞往菲律宾马尼拉,几天后他返回日本,带回了正式签署的投降文书副本,还有盟军最高司令官麦克阿瑟的第一号指令。在这份指令中,麦克阿瑟规定了军队无条件投降的实施具体办法,停止全部国内军需工厂的生产,迅速解除军队的武装,撤去军事设备,停止飞机飞行等。

当时的内阁对关闭工厂颇为踌躇,因为按照规定,稍与军需有关的工厂,必须全部停工,若按日本式的理解,几乎全国工厂都得关闭。最后内阁为忠实履行投降手续,不节外生枝,全部执行。

副国务卿对“无条件投降”持异议

在美国内部也有一些人对无条件投降原则持有异议,如国务卿赫尔和陆军部长史汀生等,这些人当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前驻日大使约瑟夫·格鲁。格鲁曾担任过10年的驻日大使,是美国国内著名的“日本通”,他的日记《使日十年》被作为研究美日关系的重要资料在中国出版。

二战爆发前,格鲁就多次对日本即将发动的进攻向国内发出警告,珍珠港事件发生后,他被日本扣留,之后被遣送回了美国。格鲁认为,无条件投降原则忽略了日本政治结构的特殊性,即天皇制问题。

如果美国按照一般性的解释对日本执行无条件投降原则,必然会指向废除天皇制,但这样将难以保障日本投降的有序进行,他说:“我很清楚地知道,到了日本应该投降的时候,只有天皇能促成其实现;也只有他颁布诏书,即日本人所认为神圣的文件才能使投降生效”。

同时,他认为保留天皇制也能使日本在投降后得以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他在1944年4月写给赫尔的备忘录中写道:“企图废弃或撇开天皇制度,据我判断,只会妨害我们实现我们的最后目的,如果我们坚持这样做,这种决定只能引起混乱。”

当时,美国国会和民众正处于严惩日本偷袭珍珠港卑劣行为的强烈情绪之中,对日作战也尚未进入最后阶段,因此,格鲁并不急于道出自己的看法。1944年12月,格鲁被罗斯福提名为副国务卿,在向参议院进行的陈述中,格鲁说:“我从来没有表示赞同战后保留日本天皇,也没有表示赞同战后废黜日本天皇,我想等待和观察,我相信这将会成为简单的常识。”

尽管国内存在不同意见,罗斯福始终坚持着无条件投降原则。鉴于日本败局已定,美国于1945年2月7日出台了题为“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文件,用以明确美国内部各部门在日本投降时和投降后的职责和权限,并协调美国和其他盟国间的行动。该文件包括五个附件,其中明确规定了日本无条件投降书要由日本天皇和帝国武装部队最高司令官签署。(未完待续)

据国家人文历史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