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时5个年头 逐一采集整理建档

飞来峰330处摩崖题刻有了“身份档案”

2024-10-11

商报讯 (通讯员 杨尚其 记者 周雨菲) 在没有相机、手机的朝代,古人们外出游玩会如何打卡呢?除了吟诗作对、泼墨挥毫外,还有一种方式——摩崖题刻。

作为西湖热门景点之一的飞来峰自古就是文人雅士心中的“宝地”,这里到底拥有多少处题刻?它们的背后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昨天举行的2024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石窟专业委员会年会暨新形势下石窟寺保护管理利用研讨会给出了答案。

本次会议邀请到了全国50余家石窟管理机构、相关高校、科研院所110名石窟届名家学者汇聚一堂,大家一起在石窟保护与研究、管理与利用等方面进行了交流与合作,共同推进石窟文化的建设和发展。这也是该委员会首次在浙江召开年会暨研讨会。

开幕式上,杭州市园林文物局向浙大城市学院艺术与考古学院捐赠了《杭州飞来峰摩崖萃珍》。飞来峰是浙江省石窟造像最集中的区域,也是中国江南地区最大的石窟造像群。该书汇集了飞来峰已发现的330处摩崖题刻,是目前为止有关飞来峰摩崖题刻最为全面系统的一次收录。通过本次会议首次面向社会公布,为杭州石窟造像及历史背景提供了佐证。

“在整理的过程中,我们陆续发现了一些以前不为人所关注的题刻,并将它们收录在了这本书中。”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灵隐管理处党政办负责人杨尚其介绍。

灵隐管理处的工作人员用了5个年头,对这些“历史印记”进行深入调查,并予以采集整理,为每一处题刻编写了“身份档案”,同时对涉及人物生平以及书法风格进行了介绍和评析。

在这些已发现的题刻中,有的标明了景点,有的是畅游后的题咏,还有各时代的“时人”追随“古人”留下的纪念。

比如,唐代元和年间,大概1200年前,时任杭州知府的卢元辅在这里刻下《全唐诗》未载的《游天竺寺》诗刻;1000多年后,即将离任的杭州知府薛时雨与众友人来访,并留下题记。而同游者谭献为此赋诗,序其经过,通过他的《复堂诗》保留下来,这才让今天的市民游客看到前人远隔千年的交流,这样的题刻在飞来峰比比皆是。如果您也想了解这场跨越千山万水的“对话”,不如找个时间亲自到飞来峰寻访。

当天,浙江省文物保护利用协会向浙江省图书馆捐赠了《浙江石窟造像调查报告》。其中全面收录了省内石窟87处共2485尊造像的详细记录,这也是首部展现浙江省现存石窟寺和摩崖造像情况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