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道地药材文化” 张同泰传承两百多年的秘诀所在

2024-09-30

更多精彩 扫码观看

商报记者 方薇 视频 严嘉俊 制图 沈一波

张同泰创始于1805年,其“道地药材文化”属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是中华老字号著名国药号之一,杭州文保单位。

百年来,张同泰经营道地药材、参燕银耳、中西成药,以“道地药材、岐黄正传”闻名遐迩,匠心代代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文化。

传承二百多年国药老字号 继承与发扬“道地”二字

张同泰坐落同春坊孩儿巷口,占地一千四百余平方米,经营中西成药、丸散膏丹、参燕银耳,品类多达1900种,延请80余位国家级、省级等名老中医坐堂问诊,以名医仁心、精湛医术,守护大众健康。

1805年,张同泰创始人张梅曾说过:“对外行人而言,许多中药实在让人真伪难辨,如果借此以假乱真、以次充好、择药不精,售卖给等着救命的人,那真是罪孽深重。”

自创始以来,张同泰就坚持以“择药尤精、选料尤佳、选工尽善”为用药原则,以“悉遵古法务尽其良,货真价实存心利济”为祖训,时时警醒自己。也正如此,“道地药材,岐黄正传”的金字招牌得以传承至今。

在张同泰,记者见到了赫赫有名的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张同泰道地药材文化代表性传承人——高国强。除了非遗传承人,他还是杭州老字号金匠、第五届杭州工匠。

高国强秉承百年老字号张同泰道地药材文化的精髓,苛刻地把“道地”贯穿于药材采购、辨药筛药、加工炮制、切片泛丸、膏方制作等各个环节。

守住传统中药手工技艺

创新技法熬制高品质膏方

每年入秋后,吃膏方成了杭州市民的一件大事情。一年一度的膏方季即将到来,这个9月,高国强一直在忙着选材、研艺。

“动手熬制膏方前,我总会考虑到中医辨证施治、治法、药性等治疗原理和膏方扶正补虚,寓攻于补,补攻兼施的特点,做出自己的思考再动手。”高国强解释道。

恪守古法的同时,高国强一直在创新技艺。历经多年匠心打磨,潜心研制,反复实践,他终于创造出一套“高氏炼膏操作技法”。

这套技法除了在选料、浸润、取汁、过滤、浓缩、收膏等操作程序上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尤为关键的是对炼制过程中的火候控制。

独特的工艺造就了高品质的膏方。高国强煎制的膏方,膏体细腻、稠厚适中、膏色黑润、有光泽,口味怡人,无“反砂”、无异味,久存不霉,形、质、味、效完美融合。

高国强不仅擅长煎制膏方,还精于泛制丸药等传统手工技艺。

丸药便宜携带运输、贮存使用,个人免去了煎煮汤药时的耗时繁复,适宜吞服,规避了中药的苦涩口感,尤其受到慢性病患者的欢迎。但由于手工泛制丸药工序繁复,机器制作丸药日益替代了传统手工制作,纯手工泛制丸药的技艺几近失传。此外,由于处方药味多、药量大,如果全部制成丸剂服用,剂量将难以把控。

解决手工制作丸药的痛点,需要更高超的技艺。高国强在传承配方、打粉、过筛、起模、泛丸、包衣传统工序的同时,根据自己对处方的理解,在确保药方疗效的前提下,对部分中药进行浓缩处理,使做成的丸药具有大小均匀、不易破碎、剂量易控的特点,传承和发展了这项濒临消失的传统中药制作手工技艺。

值得一提的是,张同泰还打造了一系列文创中医药产品,开设张同泰“中医药文创窗口”,挖掘中医药文化内涵的时代价值,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广和传播中医药文化。

此外,张同泰还频频发起爱心义诊,让更多人得益于中医药文化,让中医药服务润泽更多人。

■记者手记

“道地药材”是消费者对中药最核心的诉求之一,张同泰真正守住了中医药赖以生存和传承的根。高国强作为非遗传承人,不仅继承研习传统工艺,还在相关的工匠市集以及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多次向杭州市民现场演示技艺,传播匠人精神,并将其发扬光大,做到了不忘初心、不负祖训。

■传承人的话

高国强:秉承“张同泰道地药材文化”的精髓,恪守“悉遵古法务尽其良,货真价实存心利济”的祖训,坚持“择药尤精、选料尤佳、选工尽善”的用药原则,匠心代代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文化。

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