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时留下的痘疤竟长成了多个“小肉球”

专家提醒瘢痕体质人群要日常预防皮肤损伤

2024-09-27

商报记者 江晓微 通讯员 徐思鹏

日常生活中的磕磕碰碰在所难免,大部分时候,皮肤上的小伤疤,除了有些影响美观外,基本不疼不痒,没什么存在感。但有一种看似不起眼的小伤疤,不仅会随着时间流逝越长越大,还有可能又痛又痒。

大学留下的“痘疤”

如今变大变硬成小肉球

“医生,你能不能告诉我这个究竟是什么,疤怎么还会自己长大”,今年28岁的小杨(化名)慕名来到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皮肤外科主任医师彭建中处就诊。

掀开衣服,只见他的胸口、后背等处有好几个大小不一、颜色发暗、形状扁扁、硬邦邦的肉团。小杨说,自己大学时,胸前和背部特别爱长痘,反反复复,让他特别烦恼。于是,他常常忍不住会去挤这些痘,胸口留下了不少印记。

可让小杨没想到的是挤过痘后留下的痘疤,久久消不下去。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还从最初痘痘的形状,逐渐变硬、变大,高出皮肤,成了一个个小肉球。

背后的痘疤比胸前的更大一些,最大的有一元硬币大小,像个“小蘑菇”,时而又痛又痒,时而破溃流脓,穿衣服勾到更是痛得仿佛能掀起整块肉。

工作之后,小杨也为了形象在家乡做过一次切除,但痘疤过了一段时间又会死灰复燃,“现在只能穿深色宽松的衣服,只怕别人发现自己奇怪的疤痕,用异样的眼神看自己”。

“这个是瘢痕疙瘩,是瘢痕组织过度增生了”,检查后,彭建中给了小杨肯定诊断,简单来说,瘢痕疙瘩就是皮肤损伤以后,修复过程过于猛烈刹不住车,局部的成纤维细胞和胶原蛋白生产过多,导致瘢痕组织向周围正常组织浸润性生长。

这些难缠的瘢痕疙瘩

单纯手术切除效果可能不理想

瘢痕疙瘩很难预知,虽然它会在创伤、手术、烧伤等较大伤口时出现,但并非只有大的伤口愈合时才会引发瘢痕疙瘩,穿耳洞、毛囊炎、痤疮、蚊虫叮咬等也有诱发风险。门诊中,很多患者都是在出现瘢痕疙瘩后,才回想起来自己当初不起眼的伤口。

除了小杨的前胸和后背,下颌、肩部和耳部也是瘢痕疙瘩喜欢的生长的部位。它们形态各不相同,多为球状和条状,有些呈片状。当发现隆起的瘢痕具有以下三个特征,很有可能就是瘢痕疙瘩,需要警惕:

瘢痕超出皮肤损伤范围,比如一颗痘痘长出一个肉团、打一个耳洞变成一个球;瘢痕没有自然消退的趋势,比如半年到一年后仍持续生长,并向周边发展;瘢痕外观高出皮肤表面,发红充血,有的伴有明显痛痒,甚至影响睡眠。

彭建中提醒,当发现瘢痕疙瘩已影响美观或出现持续变大、非常瘙痒不舒服等症状,最好及时求助医生。因为瘢痕疙瘩的治疗要趁“小”,一旦不幸形成大面积的瘢痕疙瘩,可能需要植皮或进行皮瓣的显微修复重建。

至于如何难缠的瘢痕疙瘩,不仅是“一刀切除”这么简单。“如果只是单纯切除,切除之后留下的刀口又长成瘢痕疙瘩的风险依然很高”,彭建中解释道,除了常规的手术+放疗方式,目前对于不同时期的瘢痕疙瘩,还有注射、药物、激光等非手术的治疗方法。

医生会根据瘢痕疙瘩的大小,数量以及预期效果综合考虑,采取最适合的治疗方式。想要少受瘢痕困扰,首先需要评估自身的身体状况,特别是瘢痕情况。大家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指标简单判断自己是不是瘢痕体质:

不同部位或者同一个部位,多次受伤或者手术总是留有瘢痕,并且时常突出皮肤表面,摸起来很硬;一些不经意的轻微损伤,都会留有瘢痕;家里有多位亲人出现过上面两条所描述的情况。

符合其中两条的人群,就要日常预防皮肤损伤,再比如割双眼皮、打耳洞、切痣等操作侵入皮肤的操作前,一定要与医生深入沟通,充分评估“可能留疤”的风险和手术效果。同时,出现痤疮、伤口、感染等情况建议尽早治疗,最大程度缩小炎症区域。在受伤后,正确处理伤口,及时进行清创,消毒,缝合处理。避免抠摸,避免牵拉,控制炎症和感染,避免局部炎症感染进一步加重,伤口迁延不愈,导致瘢痕形成风险增加。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无菌伤口抗菌敷药,根据情况采取“湿性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