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溪生态保护二十年 自然诗意与人类栖居交相辉映

2024-09-27

张巧玲 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局 保护科负责人

一曲溪流一曲烟,是西溪独有之美。一草一木,一堤一水,无一不体现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西溪湿地是我国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2003年8月,杭州市启动了杭州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经过20年的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昔日悠久的西溪湿地焕发新春,湿地生态系统的多重服务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实现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三赢,成为中国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工作的样板。

西溪湿地承担着城市防洪排涝、缓解“温室效应”和“热岛效应”、为动植物提供生境栖息地、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等众多服务功能,是杭州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杭州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湿地生态系统是一个活的生命体,湿地保护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持续工作。为提升福堤、绿堤沿线池塘的水质及观感,2021年,西溪湿地启动了三基鱼塘清淤和生态修复工程。工程实施后,相关池塘的沉水植被得以恢复,水体透明度及观感明显改善,水体景观效果显著提升,湿地原生态系统逐步恢复并趋于稳定。”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局保护科负责人张巧玲告诉记者。

生态优先,保护第一。呵护自然,保护生物多样性,这是西溪湿地生态保护工作秉承的大前提。

如今,西溪湿地的生态究竟如何?来湿地“做客”的鸟儿们最有发言权。

在杭州,观鸟爱好者都知道,西溪湿地莲花滩区域可是观鸟拍鸟的好去处。近几年来,来这儿栖息的鸟儿是越来越多了。尤其是2022年西溪湿地水鸟栖息地(莲花滩)提升项目实施后,区域内的浅滩区域面积明显增加,露滩及不同水深范围的地形分布亦更加均匀,满足了各类水鸟觅食、停栖、游泳或行走、营巢、繁育等多种行为需求,鸟类多样性得到有效提升。跟踪监测数据显示,仅2023年莲花滩区域新增水鸟纪录达13种。该项目也获选全省首批湿地生态修复优秀案例。

据张巧玲介绍,西溪湿地目前已成为省级生物多样性体验地及浙江省观鸟胜地。除生态修复工程外,西溪湿地还通过提升室内外科普设施,研发自然教育课程、成立爱鸟护鸟志愿服务队伍-西溪“飞羽”志愿队、开展趣味观鸟赛等系列科普活动,积极传播多样性保护及生态文明理念,让公众近距离感受湿地生态魅力,促进社会公众共享湿地生态保护成果。

西溪综保工程实施以来,西溪湿地生物多样性增加显著。截至2023年底,西溪湿地共有维管束植物765种,较开园前增加了544种,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2种,分别为中华水韭、普陀鹅耳坜;鸟类218种,增加了149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3种,分别为东方白鹳、白尾海雕、青头潜鸭3种;昆虫共918种,增加了441种。

经过多年努力,西溪湿地创造了POD(Park Oriented Development,以城市公园等生态设施为导向)发展的“西溪模式”,并通过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布局,从“湿地公园”走向“湿地公园型城市组团”,实现了城市价值的复合化和城市功能的集约化发展。

如今,西溪湿地周边陆续形成了一批高教密集区、休闲旅游区和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打响了“游在西溪、学在西溪、住在西溪、创业在西溪”品牌。

自然诗意与人类栖居的交汇融合,正是西溪湿地最大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