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社区嵌入式服务“嵌”入老人心里 “数智养老”模式拓展康养产业新场景

2024-09-13

为老机构入住的老人与周边社区的居民一起进行娱乐活动

商报记者 张蓉蓉 实习记者 冯嘉宁

“我房里电视机坏了,小陈,你过来帮我修一修。”“来啦。”这一幕发生在上海杨浦区殷行街道市光新村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的三楼。早上九点半,住在这里91岁的李爷爷像往常一样想打开电视看新闻,发现突然打不开了,于是找为老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求助。他三年前从几百米外的小区搬来这里,和93岁的老伴成为为老服务中心的第一批“住户”,一住就是三年,这里就是老两口的“家”。

跟他同住该为老服务中心的30多位老人,大都住在周边小区,除了吃饭、住宿、生活娱乐,一些康复、护理等服务这里也有提供。这家安康通旗下与社区合作运营的社区嵌入式小微机构,通过在社区内部设立小型服务机构或站点,依托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先进技术,为老年人提供便捷的日间照料、康复护理和文化娱乐等服务,实现了养老服务与老年人生活的无缝对接。

社区嵌入式小微机构与养老院的区别?

李爷爷出生于1933年,从2021年开始就住在市光新村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李爷爷来的时候才刚刚出院,身上基础毛病多,独立行走各方面都需要人搀扶,还有轻微的认知障碍,而他的妻子李奶奶比他还大,是1931年的,也不方便照顾李爷爷,他们的子女找到市光新村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在观察了这里环境后,预订了为老服务中心三楼的一个双人间,后面签了合约,让李爷爷和李奶奶一起入住。这里入住的老人平均年龄80岁左右,最小入住年龄75岁,最大年龄96岁。每个房间都配备独立卫生间,过道宽敞,足够轮椅通行,地处中外环间,周边2家三甲医院,多家综合、社区、口腔医院,就医配药便捷。

与很多养老院不同的是,为老服务中心的地理位置在一些老小区的交叉点,并和社区共建,而且设置了公共区域,周边老年人可以来娱乐、活动,入住的老年人也可以与老邻居一起打牌、晒太阳,整个机构提供敞开透明的服务。

“我们这个点一楼布置成开放式,空间大,老人不会很压抑,而且在大门口还有一个智慧大屏,可以为来这里的居民提供周边的长者食堂、养老院、嵌入式养老服务中心、街道办事处等点位的查询。老人还可以在这台机器上通过人脸识别、身份证登记注册签到自己想要参加的活动。这台机器的智能化体系由安康通自己研发设计,养老机构的地址、电话等信息则是由街道提供。”上海市市光一村106号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介绍。

为老服务中心属于社区嵌入式小微机构,包含日托(日常照料区)和可以住宿的长者照顾专区,为老人提供日间照护、医养康养、长者助餐、文体活动等服务,旨在满足老年人在生活、健康、社交等方面的多元化需求,提供从身心健康到社交娱乐的全方位服务。而养老院一般只为老人提供全日制住宿和生活照料服务,只针对于老人的照顾。

桐庐县和余杭区都将复制上海养老“模板”

我国智慧健康养老应用尚处于试点阶段,还未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推广,今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1号文件《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明确提出完善养老服务体系要求,2024年可以说是“银发经济元年”。安康通是工信部、民政部、国家卫建委联合评定的首批“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企业”,一直致力于构建全面、便捷的数智养老服务体系。

“上海的数智养老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我们也希望把上海的典型应用场景复制到全国各个城市。杭州市场目前主要在桐庐县和余杭区落地各项服务,业务涵盖居家上门服务、社区站点服务。其中长护险业务的筹备正在稳步推进中。以桐庐县为例,形成了以‘上杭里’站点为中心,围绕智慧养老模式,通过整合线上线下资源,以居家为基础为周边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养老服务体系。”安康通副总裁兼华东大区总陶大海表示。

近年来,安康通聚焦60岁及以上失能老年人和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的“老老人”服务保障,着力优化养老工作体系,提升专业服务水平,不断构建全国各大城市的养老“幸福圈”。截至目前,已覆盖上海、北京、广东、浙江等24个省市2800万国内老年用户,承建运营400余个政府重点项目,累积为各地政府建立智慧养老指挥中心超过100个,超过600个社区服务中心,累积提供居家养老服务2亿人次。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服务市场需求旺盛,为为老服务中心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为开设为老服务中心提供了政策红利。此外,老年人口数量庞大,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养老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或许就在明年,这样的综合为老服务中心也会在杭州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