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江明珠”点亮“雪域之光” 跨越山海 共育桃李

2024-09-10

杭州市援派甘孜州教师沈良

杭州市援派甘孜州教师王东军

杭州市援派甘孜州教师华天元

金华市援派甘孜州教师孙川茗

商报讯(见习记者 王珮琪)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在这秋光灿烂、硕果累累的季节里,我们迎来了第四十个教师节。教师,如灯塔、如园丁,更如红烛,照亮着每一位学生前行的路。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还有着这样一群特殊的老师——他们跨越山海只为播种教育梦想。

自开展教育帮扶以来,一批又一批的浙江教师接过了教育的接力棒。他们前赴后继,致力于传递知识与希望,不断续写着教育的辉煌篇章。

三千米海拔之上的坚守

高原“育苗”绘就“教育绿洲”

“跑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云哟。端端溜溜的照在,康定溜溜的城哟。”一首康定情歌,让甘孜州康定市打开了知名度。而在这近3000米高的海拔之上,不仅有如诗如画的美景,更有迎风盛开的教育之花。

“我昨天刚到学校,这里的温度还需要穿两件衣服呢!”萧山区江南初级中学的语文老师王东军,在开学之际再一次回到了康定。而这也意味着,今年已55岁的王东军开启了支教生涯的第三年。

“2022年,我作为杭州市萧山区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团队队员,来到了康定市第二中学担任班主任,教语文。”当问到为何会一次又一次地选择留下支教时,王东军感慨颇多。

“2021年,我的妻子奔赴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支教,也是受到了她的影响,我想来甘孜州看看。我更想试试能否用自己在杭州数十年的教学经验,培育好这片高原上的孩子。”王东军的班级被命名为“萧山班”,也是因为这个名称,王东军更加清楚自己肩上的责任。

2023年,经过了一年的支教,王东军感受到了两地教育理念差异,与此同时,他和学生的关系也逐渐变得融洽。“这里的孩子们都很淳朴,求学欲望特别强。”而王东军对于孩子们来说也不仅是一位老师,更是亦父亦友般的存在。

“有的学生行事较为冲动,也比较独立。我们作为老师要先关爱孩子,学会包容,然后引导他去改进,而不是用强硬的手段。”心与心之间的距离,因真挚的情感与坦诚而逐渐拉近。孩子们也开始对王东军敞开心扉。“只要我一下课,好多学生都会追着和我聊天,不只关于学习,还会有关于他们的家庭与生活。”

从2022年至2024年,原本计划为期一年半的支教活动,在今年再次得到了延续。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王东军跨越了山海的阻隔,以一名教师的责任感,默默守护着教育之花的绽放。

“我教了一辈子的书,必须对得起我的学生。有时候,即使自己吃点苦、受点累也无妨,但绝不能影响到学生的未来。”王东军表示,他最大的心愿是能够与当地的教师们相互学习,共同为学生的成长贡献力量。“同时,我也希望孩子们能够快乐地度过他们的初中时光,并最终考入自己理想的学府。”

教育教学的引领者 点亮希望的指路灯

他是浙江省名师工作室学科带头人,是杭州市青年拔尖人才,是杭州市萧山区第五高级中学副校长,也是甘孜州九龙高级中学的校长,他就是沈良。

2022年7月,沈良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政策,从千里之外杭州来到四川省甘孜州九龙县,开启了自己的四川之旅。

作为一名学者型教师,更作为一校之长,沈良怀揣着探索民族地区教学质量提升切实有效办法的初衷,来到了九龙县。

“我在2022年8月和2023年8月,都接手高三的班级开展教学工作。刚接手时,两个班级都与兄弟班级存在较大差距。”为此,沈良利用一切时间精心备课,希望为孩子们打下坚实的基础。“我运用自己总结的‘针对性、思维性、时效性、人文性‘这四条经验进行教学。”沈良的教育模式也让其任教班级成绩均从接班时与平行班相差10多分的平均分差距,到最后追平甚至反超平行班成绩。

沈良不仅是九龙高级中学的一名老师,也是这所学校的领头羊。2022年12月,他又担任甘孜州沈良名校长工作室领衔人,致力于甘孜州教育发展。他以州级课题为载体,推进工作室活动,辐射甘孜教育。他同样关注九龙高级中学青年教师的培养,结对学校6位数学教师,从教学示范课、学科讲座、论文撰写、听评课等方面引领组内教师,成效明显。

开展“组团式”帮扶工作以来,沈良创新推进“精细化”管理,从“精准教学、精细德育、精进专业、精心后勤”等方面实施“四精”管理,全面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在沈良和众多老师的共同努力下,九龙高级中学的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升,学校连续三年实现跨越式发展,连续三年,多人次上一本,连续三年持续本科上线创新高。“2024年高考学校本科上线人数相比2022年实现35.6%增长率,相比2020-2022三年均值实现138%增长。”沈良说。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沈良全身心地投身于教育事业之中,矢志不渝地在教学第一线践行着他的教育理想。在沈良的带领下,九龙高级中学全体师生凝聚力量,齐心协力,推动各项教育工作稳步向前。“我将积极探索与实践教育及教学改革的新路径,为学校的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

书写雪域青春 让艺术之花在雅江绽放

从江南水乡杭州,到雪域明珠甘孜;从钱塘江畔奔赴雅砻江畔……有这样一个年轻的教师团队,他们带着活力与热情跨越千里,翻越山海,来到了最需要他们的地方播撒知识的种子,而杭州市金都天长小学的美术教师华天元正是其中的一员。

今年27岁的华天元,作为青年教师代表,在今年7月跟随“组团式”帮扶团队来到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雅江县进行为期7个月的支教。谈起为何要来到雅江时,华天元一下子便打开了话匣子。

“一直以来我都有一个支教的梦,教育家精神在引领我前行。我一直想为一些缺乏教育资源的地方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

华天元前往支教的学校是雅江县城关第一完全小学。尽管教学任务是从今年下半年学期才正式开始,但华天元决定在暑期提前抵达,进行教学准备。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此期间还发生了一些新情况。

“那时正值暑假期间,雅江县内有一部分留守儿童,同时一些孩子的父母也比较忙碌。在当地教育局的支持下,我们马上组织开展了公益性的暑期托管班,将这些孩子们聚集起来,共同参与艺术教育活动。”

很快,华天元的美术暑托班迎来了当地35名不同年级、不同学校的学生。而暑托班的举办,也让华天元更加坚定了自己支教的想法。“这里的美术教学硬件设施其实还不错,但孩子们缺的是老师。”华天元通过和学生的交流发现,学校真正美术专业的老师很少,美术课也不多,同时也很少能接触到一些美术专业上的工具材料。“但孩子们都很好学,很乖巧。”

一个暑假的相处,数十天的对话与教学,让孩子们和华天元在暑托班结束之际都非常地不舍,大家还互相准备了信件。“一年级的几个小朋友,还不会写太多字,就给我写了几句话,配上了一些插画。还有孩子说以后有机会要来杭州看我。”这些,都让华天元觉得非常感动。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华天元带着对甘孜的向往以及对教育的热情来到了雅江县城关第一完全小学。新学期开始后,她马上投入到了艺术教育工作之中。“现在一个班基本有50几名学生。我想把杭州学校的一些教育方式及理念带来这里,包括后期教研也希望可以互相学习。”

华天元表示,作为艺术教育工作者,她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让雅江县的孩子们感受到身边的美。“这种美是艺术的审美,当然更是一种美好的心灵。我们也希望可以继续做好教育帮扶,让孩子和孩子之间可以手牵手、心连心的共同成长。”

用心灌溉高原“花朵” 创新推进教育繁荣

趣味游戏、因材施教、鼓励每一位学生……在四川省甘孜州道孚中学初一年级的英语课堂上,你不仅可以听到琅琅的读书声,还可以看到各种有趣的英语游戏和精彩的情景剧演绎。这便是孙川茗为孩子们准备的别开生面的英语课。

2010年,孙川茗站上了三尺讲台,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这一站就是14年。而就在去年,她选择从金华市第十七中学来到甘孜州道孚中学,为这里的学生带来千里之外的温暖。

“心中若有桃花源,何处不是水云间。”孙川茗满怀着憧憬与期待,开启了与48名学生之间的绵绵师生情。

“孩子们的第一语言是藏语,他们既要学好汉语,还要学习英语,很多孩子们的基础非常薄弱。”孙川茗的班级里有28名学生在上初中之前从未接触过英语。面对学生们参差不齐的英语水平,孙川茗制定了不同的教学计划。“课堂的内容教学还是会更偏向于零基础的孩子。但对于那些基础好的孩子,我也会给他们准备‘拔高’练习。同时我们也有学习小组,以好带弱。”

语言系统的转化及能力的增强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这需要老师的耐心教学,和学生们的积累与沉淀。为了增强孩子们的信心,孙川茗也做了很多功课。

“我会结合当下一些热门话题事件来让孩子们进行口语和阅读上的训练。在课堂上注重对学生的反馈,多鼓励、多肯定、多表扬。”此外,孙川茗还会组织多种活动,例如书写比赛或是简单的情景剧表演,并和孩子们一起欣赏英文歌曲,观看英语演讲比赛。“除了成绩的提高,我更希望大家能够拓宽英语方面的知识和见识。”

与此同时,孙川茗也会与学校其他老师分享如何围绕英语核心素养来进行教学设计,以及浙江英语优质课的设计理念。在孙川茗与学生们的共同努力下,她所任教的初一(9)班和上届同类型班级相比,平均分有所提高,学优生也成绩突出。

柳絮因风起,葵花向阳倾。在孙川茗看来,教育是一场爱与被爱的双向奔赴。“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花,各自散发着不同的香气。我希望能够通过我的努力,让这里的孩子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都能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