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和家长的建议:

学习融入日常

2024-09-04

新修订教材的变化或大或小,但一线教师们无一例外地提出,对学生活动实践能力的要求都有所提高。那么学生和家长该如何应对?来看看一线老师的建议。

语文老师潘宇婷表示,对于一年级学生和家长而言,拼音的学习会比较焦虑,甚至有家长提前去给孩子学习拼音,而其实一年级学生学习拼音的难点主要是拼读。她建议学生和家长放下焦虑,根据老师的教学进度,以及提供的音频等学习资料进行课后巩固即可。

与此同时,一年级孩子要注重阅读习惯和表达能力的培养。潘宇婷说,暑假期间,学校推送过“幼小衔接”的内容,有一部分是适合亲子阅读的绘本,建议家长根据书单挑选。在日常对话的过程中,鼓励孩子完整表达、自信地表达。在识字方面,可以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比如利用路牌、广告牌,甚至是食品包装袋,让孩子认字,增加孩子的识字量。

社会老师徐建鹏则认为,采用新教材后,学生需要记忆的内容无疑变多,但学生切忌死记硬背。他建议学生可以用活动的方式,将各个知识点串联起来,加深记忆。如何活动?徐建鹏将活动分为课堂活动与实践活动两部分,以课堂活动为例,他会以小组讨论的方式,针对实时与热点,让学生进行探讨,比如提出一个问题:中国人口东北部多、西部少,为什么不进行迁移?学生要想回答这一问题,就要将经济、文化等知识点串联起来,进行论证。至于课外实践,徐建鹏提到,现在学生假期都会出门旅游,可以将旅游目的地作为任务触发点,将当地人文特色、地理位置、气候、文化等进行串联,加深相关知识点的记忆。

语文老师邵慧芳则对学生家长提出了两点建议。一是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新教材更注重知识的融合,势必对学生的知识储备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要基于更广泛的阅读。学生们可以通过读不同类型的书,读整本书或重要作品来进行拓展。对低年级孩子来说,家长可以带着孩子一起阅读,而初中的孩子可以自己完成阅读,但无论哪个阶段,都需要一个适合阅读的环境。其次,家长平常要更加注重引导孩子关注社会问题。比如暑假期间的奥运赛事,家长就可以通过日常对话去引导孩子关注和思考。

邵老师强调,学习知识,提高综合能力,更多的并不是在课本上,可以在课外阅读中,在关注社会问题时,在参加活动实践中去获得。

给任课教师的建议:

强学习、常实践、勤反思

项声菊校长也向一线老师提出九字建言:强学习、常实践、勤反思。

为何要强学习?从课时教学向单元教学的转变,从关注碎片化课时目标到系统化设计单元目标,实现目标构成链条,这就要求教学方式由老师讲、学生听,向老师组织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进行转变。

而常实践是为了让真实学习得以发生,教与学的过程变得更有价值。项声菊说道:“教师在利用具体课程组织教学活动时,一方面要引导学习实践者像学科专家一样深度剖析问题;另一方面要创设真实情境,让学习实践者像工程师一样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如此,学习的过程才不仅是已有知识和经验的被动接受,而变成富有学科特有属性的深度研究和应用。”

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从不同角度勤反思。包括每堂课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教学过程的有效性,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状态,教学资源是否充分使用等,全面地分析课堂上阐述的观点、解决的问题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深入分析课堂存在的问题,不仅要找到问题的表面原因,更要探究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项声菊表示,用好新教材、践行新理念、落实新课标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需要教师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来深化理解、积累经验,将前沿理论与实际教学紧密结合,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努力提升教学质量,以更有效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以应对三年后教材的全部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