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旬老人的腰背扭成S形

微创矫形术助其“挺直腰板”

2024-08-17

专家名片 曾晗冰 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骨科学与香港大学管理学双硕士,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浙江省新华医院)脊柱微创组组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疼痛专业委员会委员,AO Spine亚太区会员,浙江省医师协会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浙江省针刀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曾入选浙江省卫健委国际临床交流项目。长期深耕于脊柱微创领域,致力于以最小的创伤来解除颈肩腰腿痛患者的病痛,建立了一整套从保守疗法、介入治疗到微创手术的阶梯治疗体系。擅长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症、复杂脊柱骨折脱位、骨质疏松骨折、骨与关节疾患的微创治疗,精通小针刀、射频消融术、椎间孔镜手术、UBE、镜下融合术、OLIF、颈椎及胸腰椎前后路手术、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等脊柱外科领域的常规和前沿术式。曾获得医院首季度医疗服务之星,2021年度浙江中医药大学先进工作者,2021年度新技术新项目二等奖,2022年度“新华服务标兵”提名等荣誉称号。现作为团队主要成员参与浙江省“尖兵”“领雁”研发攻关计划,主持厅局级课题1项,在各类SCI及各类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7篇。

商报记者 江晓微 通讯员 郑莎

脊柱作为人体的中轴,是人体健康的支柱,但在生活中你有没有坐久了,腰部会出现阵阵酸痛的情况,又或是照镜子时,发现自己的肩膀一高一低?如果有,那你要注意了,很有可能是你的脊柱侧弯了!

提起脊柱侧弯,很多人会先想到青少年,殊不知,其实老年人也是脊柱侧弯高发群体,这类疾病不仅会影响腰椎神经,导致疼痛,而且影响出行进而生活受限,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影响很大。前段时间,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浙江省新华医院)骨伤二科曾晗冰团队就接诊了一位脊柱扭成S形的老年患者。

大伯坐轮椅三年后

终得妥善治疗重拾生活信心

周大伯(化名)今年六十三岁,本正是退休后享受生活的年纪,但是三年前周大伯却因脊柱问题坐上了轮椅,正常活动都变成了奢侈。

原来,在周大伯四五十岁时,就已经出现了佝偻与背部疼痛的情况,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老了就会这样”,便一直未进行相关治疗,直到三年前,周大伯发现腰疼出现的频率更为频繁,不仅如此,还时不时会下肢麻木,最严重的时候甚至走路都变得很艰难,前往当地医院就诊后,医生建议做开放脊柱矫形手术。

虽然开放性手术可以缓解周大伯的痛苦、恢复外观,但是这类传统手术需要在背部开60-70厘米的切口,背上要打几十颗钉棒固定,同时要进行广泛的神经减压。这样不仅创伤大、手术风险高,还可能发生感染,神经损伤严重时导致瘫痪等并发症,对于一位上年纪的患者来说,这类手术无疑是巨大的挑战。所以周大伯迟迟不敢进行手术治疗。

经朋友介绍,周大伯慕名从广东来到浙江省新华医院求助骨伤二科副主任医师曾晗冰。通过详细的问诊和脊柱的一系列检查,CT显示周大伯腰椎椎体侧弯合并严重的旋转,X线片Cobb角(测量脊柱侧弯严重程度的参考标准之一)大于90度,属于严重脊柱侧弯,并且骨质增生压迫神经,导致有非常严重的椎管狭窄。

“那我以后还能走路吗?”周大伯忧心忡忡地问道。根据周大伯的情况,骨科团队决定采用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对患者进行精准的微创治疗。

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该技术对椎旁肌肉损伤较少,也能达到神经减压的目的,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效果明显等独特的优势。

手术的治疗结果远远超出了周大伯的预期,术后的第二天周大伯便可在护具的保护下下地行走,且大腿麻木感基本消失,周大伯重拾对生活的信心。

这类常见的骨科疾病,辨别和预防至关重要

“脊柱侧弯是一种非常常见的骨科疾病,女性患者较多,男女比例为1:4。” 曾晗冰介绍,青少年多为特发性脊柱侧弯,主要与生活姿势有关,老年人多表现为退行性脊柱侧弯,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可能与生理结构的退变及骨质疏松等因素有关,常伴有椎管狭窄等病变。

腰背痛通常是侧弯开始的信号,病情较重的患者,典型症状主要有明显的跛行,下肢放射性疼痛或是酥麻,重度的脊柱侧弯病人还可能出现脊柱外观畸形、心肺的异常、精神状态差等问题。

“如果临床症状较轻,且Cobb角<30°,一般我们会选择通过药物、推拿按摩、针灸、牵引训练等一系列方式进行保守治疗;而Cobb角>40°,则多考虑进行手术矫正。”曾晗冰说。

那如何快速辨别是否存在脊柱侧弯的风险呢?曾晗冰表示,外观上,正常的脊柱为直线,而侧弯的脊柱就是一根曲线。若患者身体向一侧偏斜、后背不正、弯腰时一侧背部凸起、高低肩, 则怀疑存在脊柱侧弯的情况,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通过筛查进行明确诊断。

关于如何预防脊柱侧弯,曾晗冰提醒,纠正不良站姿、坐姿和睡姿是关键,尽量选用双肩包,背负的重量不应太重,保证双肩受力均匀。与此同时,应积极参加锻炼,适当增加腰背肌的训练。最后,合理搭配食物,多晒太阳,促进骨骼健康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