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乐活公益进社区开展地名文化讲座 讲述水浒与杭州的深厚渊源

2024-07-27

商报讯(记者 王然 见习记者 曾润玥 通讯员 冯晨晨)7月25日上午,为了更好地推广和传播杭州本土文化,本报杭州乐活公益服务中心开展“西湖环游记”——西湖区地名文化宣传项目讲座活动,走进西湖区翠苑街道花园社区,向近30位小读者讲述杭州与《水浒传》的不解之缘。

活动邀请了长期从事水浒研究的浙江省作协会员、九三学社省社科委社员虞国平,为大家带来了生动科普演讲。他指出,我国第一部长篇白话小说《水浒传》,最早是从杭州的“街谈巷语”中诞生的。

宋元时期,杭州民间流传着丰富多样的水浒故事,这些故事通过说唱等艺术形式在民间广泛传播,最终由明代的施耐庵在西溪湿地整理编撰成了家喻户晓的《水浒传》。书中大量出现的地理地名、山川形胜、物产民俗以及方言土语,都透露出杭州的独特韵味,甚至有学者提出了“钱塘施耐庵”一说,进一步证明了杭州与《水浒传》之间的紧密联系。

此外,《水浒传》中有多处情节都与杭州紧密相连。例如梁山好汉张顺魂归涌金门、刘唐战死候潮门、鲁智深在乌龙岭生擒方腊,以及鲁智深、林冲、武松三人最终归宿于六和寺等故事,都发生在杭州或其周边地区。这些情节不仅丰富了小说的内容,也让读者得以一窥宋代杭州的社会经济、市肆商业、礼仪风俗等方方面面。

“据统计,《水浒》中一共出现了1000多处带有最具杭州方言特色的‘儿’音,例如筷儿、帘儿、梨儿等,仅《水浒》第24回‘王婆说风情’,就运用杭州方言多达一百余条、五百余处。”虞国平说,在“水浒”孕育、发展、成熟、问世的过程中,可以说从未离开过杭州这个地方。

参加本次讲座活动的小陈今年15岁。他说,在听完整个讲座后对水浒有了全新的认识。“本来觉得梁山好汉离我们很遥远,但得知很多故事是在杭州诞生了后,突然有了一种亲切感。这个暑假我要把这本名著从头再看一遍,感受与发现书里的‘杭州元素’。”

接下来,乐活公益将继续与各街道社区携手,加大对西湖区地名文化的宣传力度,赓续地名文脉,留住杭城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