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记者投稿

2024-07-18

极地科考

7月11日是中国航海日。当天,我作为商报小记者参加了《北极出差记》新书分享会。

《北极出差记》从极地科研者的第一视角描绘了北极科考的全过程。“极光是怎么来的?”“为什么有极夜和极昼?”一个个有趣的问题让我十分好奇,再加上一幅幅生动的插图,使人很容易就在一个个故事中了解到极地知识。

为什么要进行极地考察?以前的中国是五个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中唯一没有极地发言权的。而拥有发言权的必要条件就是能自主考察极地。因此,1984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批极地科考队员坐着向阳红10号前往北极。科考队中最小的科研员——杨关铭先生,也来到现场跟我们分享了当时的经历。他参加科考工作时年仅20岁。

杨关铭描述道:在寒冷的北极,科考人员们不仅要抵抗极寒天气,还要自己判断方向,以及躲避可怕的北极生物。科考队员们在北极最害怕的要数北极熊了。成年北极熊高约3米,大概有一层楼那么高。它们还会游泳,速度能达到10公里/小时,而且特别喜欢潜伏在冰下,突然发动袭击,就像打开了瞬移。

极地考察带给了我们什么?科研员通过考察极地,可以更加了解地球,从中总结规律,预测未来气候变化,还在全球变暖的研究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希望未来能有更多人投入科考事业,进一步探索地球奥秘。

商报小记者(采荷二小)洪悦

有趣的北极科考

日前,我在《北极出差记》新书分享会上,听了中国首批南极科考队老队员杨关铭先生分享的北极科考故事。

杨老师介绍,北极不但有很多冰川、雪峰,还有很多动物。比如我们最熟悉的北极熊。它是陆地上最大的肉食动物,有厚厚的皮毛帮助它抵御寒冷。北极熊站起来足足有三米多高,还是游泳健将呢!

杨老师还跟我们分享了大猩猩“可可”的趣事。可可很聪明,能听懂人类语言,还能掌握60多种手势,让人类能看得懂它的意思。不仅如此,它还记下了2000多个单词,比现在的我还厉害!

通过杨老师的讲解,我知道了海洋生物的丰富多样,但有很多海洋生物会因为人类投放到海里的塑料瓶而死去。希望每个人都可以爱护环境,和动物们做“朋友”。

商报小记者(长寿桥小学)王可心

北极

北极,

它是个神圣的地方。

它没有春夏秋冬,

它没有城市喧嚣,

只有科考人员探索北极的期待,

融化冰雪。

北极,

它是个永恒的地方。

它没有变化多端的天气,

它没有忽上忽下的温度,

只有永恒的冰雪,

和一望无际的白。

北极,

它是个有趣的地方。

有北极熊与我们嬉戏,

有鲸鱼给我们制造喷泉,

还有贝壳的须在左右舞动,

好像在为科考人员加油!

商报小记者(半山实验小学)程子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