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作家图书分享会开始了

4位不同领域作家做主讲 为商报小记者启迪智慧、开拓视野

2024-07-17

商报记者 夏莹

暑假,是学习写作的大好时机。去年,商报实践营联合杭州图书馆为小记者们呈上“带你飞翔”写作大餐,帮助孩子更好地体验生活,激发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

今年,写作福利继续:4场精心策划的讲座,邀请4位不同领域的作家做主讲嘉宾,他们将以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的经验,为大家带来深入浅出、精彩纷呈的讲解,内容涵盖绘本、国学、人文素养、考古等多个领域,旨在为广大学生提供一个交流思想、启迪智慧的平台。

这些讲座的报名通道即日开启,请大家关注商报教育官方微信公众号“教育实践”,预约活动。

第一场讲座主题

考古那些事儿

时间:7月23日(周二)15:00-16:30

地点:杭州图书馆(杭州市上城区解放东路58号钱江新城市民中心)负一楼城市客厅

主讲人:周新华

1989年毕业于厦门大学考古专业,历任浙江省博物馆学术部主任、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浙江农林大学文化学院副院长,现为浙江农林大学茶文化学院教授、茶文化学科负责人,硕士生导师,兼任杭州市文史馆特约研究员。

长期从事美术考古和浙江地方文史研究,文史双栖,已出版《稻米部族》《良渚梦寻》《三星耀天府》《西湖亭阁》《运河文物故事》《浙江一万年》等专著28部、合著《良渚古玉》《历史文化名城杭州》《人间天堂杭州》等25部,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累计发表各类文字700余万字。

讲座内容

考古从过去不为人所知,到如今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20年来考古经历了从寂寥到爆火的历程,这究竟是什么缘故?

社会上原本对考古有诸多误解,以为考古就是挖坟、考古就是挖宝。事实上,考古对于鉴古知今有着难以取代的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对考古的作用有重要阐述:“几代考古人筚路蓝缕、不懈努力,取得一系列重大考古发现,展现了中华文明起源、发展脉络、灿烂成就和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为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发挥了重要作用。”

考古人是如何工作的?“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从考古调查到野外发掘,从室内整理到出版报告,构成了考古工作的完整流程。

第二场讲座主题

红楼梦里的教育漫谈

时间:8月9日(具体时间请关注“教育实践”公众号)

地点:杭州图书馆职工书屋主题分馆(上城区东宁路501号,杭州市职工文化中心文体楼5楼)

主讲人:王雅平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教授、浙江省图书馆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外文学会第八届理事、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大学外语分会高职组副秘书长、杭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曾出版文学专著《梦梅人记》《以桥之名 大运河上的中国文化密码(中英双语)》,分别获评2022年、2023年余杭区文艺创作精品。

讲座内容

《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经典作品。它不只是一个古代人写的古代生活,它能让我们看到自己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看到芸芸众生。它在当代可以有一种新的解读路径。

讲座中,王教授从文学鉴赏的角度出发,横跨古今,讨论分享了“亲子关系”“女性社会角色”“单亲妈妈”等当代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带领读者重新品读经典名著《红楼梦》。

讲座中,王雅平教授向读者重点剖析了贾府中王夫人与宝玉、李纨与贾兰、赵姨娘与探春的亲子关系,对于家庭教育的重视度以及对于亲子关系的处理方式,引导家长和学生代入《红楼梦》中的角色,从他们的视角出发,体会女性、子女在教育这个最深度的共同命题中的期待、冲突和困境,并借此机会与读者们探讨建构良好亲子关系的路径。

第三场讲座主题

琵琶行:让孩子在东方文化和美学中长大

时间:8月下旬(具体时间请关注“教育实践”公众号)

地点:杭州图书馆动漫主题分馆(滨江区白马湖路375号中国动漫博物馆3楼)

主讲人:华张一

2023年中国动漫金龙奖金奖得主。90后插画师,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插画专业。本科毕业作品《华家垫》获得林风眠创作金奖。作品《夏实》入选媒介中的插画全国水彩“画”插图展,作品《华家垫》入选中国第二届插图艺术展。研究生毕业作品《牡丹亭》获林风眠创作金奖。

《琵琶行》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获第三届小凉帽国际绘本奖优秀作品奖。

讲座内容

1.东方文化中的文学和美学,对一个人的成长意味着什么?

2.都说要相信老祖宗的审美,在我的作品里是如何体现的呢?

3.画画给我带来的最大的收获。

4.出版了《牡丹亭》绘本之后,我为什么会想到画《琵琶行》呢?

5.分享绘本《琵琶行》的故事内容,以及背后的故事。

6.这本书中最打动人的地方是什么呢?我加入了怎样的想象。

7.我在画白居易的时候,认为他是什么样的性格呢?

8.家长如果从小缺乏美育方面的教育,现在想要孩子能有好的美育,可以做些什么呢?需要砸钱吗?报各种班吗?

9.从创作者的角度谈谈美学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10.画家未来会被AI替代吗?如何借助好的美育,帮助孩子在人工智能时代更好地应对?

第四场讲座主题

《小快朵颐》新书分享

时间:8月上旬(具体时间请关注“教育实践”公众号)

地点:杭州图书馆艺术主题分馆(滨江区江虹路459号英飞特大厦)

主讲人:潘城

厦门大学中文系博士后,神奈川大学历史民俗资料学博士,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中国茶叶学会第十届理事。曾在中国第一个本科茶文化系从事教学研究十五年。

出版长篇小说《药局》,专著《茶席艺术》《隽永之美》《一千零一叶》《人间仙草》《小快朵颐》等。在《文史知识》《随笔》《农业考古》《香港文学》《延河》《文学报》《江南》等处发表文章。主持福建省社科基金项目“海峡两岸茶人交流口述史采集与研究”,科普作品《竹林碳觅》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参与策划的纪录片《中国茶,东方神药》获美国电视艾美奖最佳纪录片奖。

讲座内容

本书以江南美食为经、海外饮食为纬,于吃吃喝喝中,包容人物、人情以及时代变迁,读之亲切有味,仿佛穿越时空,如能本此奋进,或将引领风骚。这是本值得推荐的佳作,含英咀华后,能回味再三。近代食家唐振常曾谓:“食有三品:上品会吃,中品好吃,下品能吃。能吃无非肚大,好吃不过老饕,会吃则极复杂,能品其美恶,明其所以,调和众味,配备得宜,借鉴他家所长,化为己有,自成系统,乃上品之上者,算得上真正的美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