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出美丽乡村“天际线” 杭州有了专项方案

力争三年时间 打造农村管线序化的杭州样板

2024-07-12

通讯员 陈艳萍 管震 商报记者 严佳炜 见习记者 朱慧丽

整治的是线,亮出的是美,连起的是心。作为推动新时代“千万工程”再出发再深化再提升、持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和风貌品质、全面打造乡村振兴的具体举措和典型实践,农村管线序化是一项实事工程,更是一项民心工程。

日前,“公述民评”电视问政第一期第二场聚焦“推进西部山区乡村全面振兴”,问政美丽乡村如何宜居宜业。其中,农村各类“线乱拉、杆乱立”问题被摆在台前,为什么要花大力气、下真功夫破除这个顽瘴痼疾?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蓬勃发展、城镇化不断推进,用于电力、通信、监控等用途的杆线也随之增长,重复立杆、新旧走线混乱等问题日益突出,造成安全隐患的同时,也影响到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村生活品质。

为了补齐这项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短板,今年4月,《杭州市农村管线序化试点扩面工作方案(试行)》(以下简称《工作方案》)正式出台。

市委副书记、市长姚高员在问政活动上表示,要尽快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切实消除私接乱拉、飞线飞杆残留的现象,促进乡村杆线序化、天际线美化。并重点关注上一轮整治后仍存在的盲区和死角,进一步加大力度,牵头做好协同治理。

作为乡村建设领跑示范的标杆,杭州早在2016年,就结合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和城乡风貌整治提升等工作,持续向“空中蜘蛛网”宣战,有效提升了乡村人居环境。

尽管杭州已经实现了行政村美丽乡村建设全覆盖,但乡村颜值还有瑕疵、安全还存在隐患。

“我们已经会同有关部门,开启新一轮为期3年的以‘清废杆、清废线、多杆合一、多箱合一’为主要内容的专项行动。”市建委党组书记、主任董天乐在问政活动上回应,力争通过三年时间,逐步实现乡村管线从无序到“序化、洁化、美化”以及“四线共融”的目标,打造农村管线序化的杭州样板,以真抓实干亮出美丽乡村“天际线”。

此次优先整治哪些区域?具体如何整治?作为专项工作遵循,《工作方案》有了进一步的明确。

本次治理以“清废杆、清废线、多杆合一、多箱合一、户线整治、上改下、箱体美化、功能复合”等为主要内容,全面整治全市农村范围电力、通信、广电等管线乱象。

从实施范围来看,以萧山区、余杭区为省级试点区域,以上城区、拱墅区、滨江区为“回头看”提升区域,其他区、县(市)为试点扩面区域。

在具体整治策略上,杭州坚持“因地制宜、区分场景、提升功能、空间增效”的原则,换句话说,针对不同区域的实际需求进行治理。

比如,对于镇村道路、农田片区等区域,以序化管线为主,重点建设“乡村文明有序线”。在风貌区、村庄出入口等要求较高的区域,则是要在“美”上做文章,包括推进架空线“上改下”,打造“风貌提升美化线”。针对公园、绿道、景区等核心区域,杭州通过增设气象、环境检测等物联感知设备,让杆线“聪明”起来,从而建设“数智赋能智慧线”。而对于中心镇区、旅游景区等人流密集区域,则以在杆线上因地制宜增设电子屏幕、数字广播等,建设“共同富裕幸福线”。

值得关注的是,《工作方案》指出,要对原有管线的隶属、分布和使用情况进行普查,并对线路的改迁、合并、移动等进行提前规划,做到设计合理、施工规范、经济美观。

“在三年工作方案中,我们明确由各产权单位自行清理拔除已经废弃无用的废杆废线,无人认领和限期不自行拔除的,由属地乡镇统一处理。”董天乐强调。

杭州也给自己列出了“计划表”——

2024年,将实施试点整治,探索建立试点区域长效管理机制,力争年底前,推进不少于140个行政村的管线序化工作。

2025年,确保在杭州不少于50%的行政村开展管线序化整治,并出台农村管线序化长效管理制度。

2026年,确保在杭州不少于70%的行政村开展管线序化整治,实施农村管线序化长效管理制度,严控新增杂乱管线,巩固提升整治成果。

整治进展是喜人的。记者从第一期第二场“公述民评”问政活动中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已实施了67个村,累计已清废杆1553处,清废线286.6公里,多杆合一325处,多箱合一1848处,线路“上改下”共76.1公里。

“下半年,我们将制订农村杆线长效管理制度,防止整治后出现反弹,确保杆线序化持久有效。”董天乐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