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秘而伟大的红色交通线①

2024-07-06

1930年,为加强与全国各革命根据地的联系,党中央成立中共中央交通局,开辟了长江、北方和南方三条秘密交通线。其中,由中共中央机关驻地上海经香港、汕头、大埔、永定、长汀到中央苏区瑞金的南方交通线,是持续时间最长、发挥作用最大、隐秘程度最高的一条。它见证了传递大量中央和地方文件、情报资料,运送苏区急需的物资和经费,安全掩护领导干部和优秀人才转移到中央苏区等任务的顺利执行,被誉为“中央红色交通线”。

肩负特殊神圣使命

有效确保苏区联络畅通

在异常艰苦的斗争环境下,能否保证信息畅通又保守军事秘密,不仅事关战争胜利,而且攸关中国革命的前途命运。这条横越沪、港、汕三大城市,绵亘闽粤赣三省高山密林间的“中央红色交通线”应运而生。该交通线上的交通员突破敌人重重关卡,穿越赤白交界地区层层封锁线,闯过军警盘查和暗探追踪,避开反动民团袭击,出色完成传达中央文件、输送党内宣传品,并打探各地动向的任务。

出于安全考虑,交通线实行一整套保密方式。首先,交通站点多选择在店铺、茶馆、学校和一些娱乐场所,可以更好地迷惑敌人、完成掩护任务。其次,各线、站只同所在地党委书记一人联系。交通员一般只能单线联系,并不了解全线的情况。执行任务时,交通员常用画家、探亲者或商人等身份作掩护。为避免随身携带的情报和物资被搜查,交通员想尽了办法。他们使用密写药水将文件情报写在衬衫上,或印在字画、手绢以及线装书的反面。裤带、纸伞杆、柴火、装运书籍的竹篓,甚至手里的甜瓜瓤,都是其藏秘之处。每一次护送任务都危机四伏,需要交通员快速应变,与敌人斗智斗勇。

这条长达3000公里的“中央红色交通线”,从1930年建立到1934年红军长征出发,其间从未发生重大泄密事件,保证了在上海的党中央机关与中央苏区之间的上情下达和下情上送,成为党中央和中央苏区的“千里眼”和“顺风耳”。

打通物资运送“大动脉”

确保苏区稳定运转

在国民党“不给赤匪粒米勺水之接济,片纸只鸟之通过”的严密经济封锁下,中央苏区的物质条件异常艰苦。食盐、药品、布匹、电器和军用器械等物资十分短缺。交通线上的各个交通站就成了红军物资的重要来源。汕头交通站是红军在白区的重要采购点。站长陈彭年利用开电器材料行之便,争取到社会各界的支持,暗地里将各类物资一箱箱运往苏区。物资运到大埔青溪站后,往往先被隐藏在偏僻之地。待交通站的同志做好记号后,再通知苏区派出武装力量抢运。有时,青溪交通站的同志还要负责联络各乡村交通站,发动当地群众,假装挑粪下田或上山割草,将物资藏在粪桶或草料中,越过封锁线,一站接一站地传送至苏区。

通过这条交通线,苏区还为在上海的党中央机关提供了大量的工作经费。1932年4月,毛泽东率领东路军,直抵福建漳州,取得漳州大捷,这一仗共缴获2000余支枪、6门炮、13万余发子弹、4900余枚炮弹、两架飞机,还筹集到大量的布匹、粮食、食盐、胶鞋、药品等物资,另有上百万银圆。在毛泽东、朱德等领导的安排部署下,地下交通员曾昌明、肖桂昌化装成外出务工的农民,将价值5000元的黄金藏在道具里,机智沉着地躲过土匪、警察的盘查,历尽艰辛将黄金安全地交给在上海的党中央机关。交通员们凭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敢,冲破重重关卡,安全运送大量重要物资,确保党中央机关和中央苏区的正常运转,为中央苏区粉碎国民党军的“围剿”作出重大贡献。(未完待续)据中国国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