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出圈(4)

中医何以出圈

2024-06-21

商报记者 叶歆 通讯员 陈岩明 郑莎 吴煜 摄影 李子逸

出圈爆火的中药类产品、一号难求的中医门诊、家门口的中医课堂……曾经一度被年轻人“嗤之以鼻”的中医,这几年正迅速改变“呆板守旧”的老面孔,变得生动有趣且新潮,并迅速“出圈”,走到舞台中央,抓住“90后”“00后”们的心。

今年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卫生健康文化建设的意见》,其中特别指出要推动中医药文化融入生产生活。浙江省中医院主任中医师夏永良教授表示,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年轻人的参与和支持,年轻人在享受中医药带来的益处时,也要注意辨证施治,理性选择,避免盲目跟风。这是中医药与年轻人的“双向奔赴”。

传统文化的“年轻态”更治愈

清新优雅的环境,杯子中的咖啡上放着一片人参,这张中式与西式相结合的照片一经发布就受到了广泛关注与点赞。作者小欣说,当时觉得中药与咖啡的结合非常新奇,就发布在了社交平台上,想不到有许多人来询问咖啡厅在哪里,也想去打卡拍照。“这条内容还给我小小涨了一波粉丝。”

胡庆余堂药膳负责人张永胜在谈到近年来在如何做产品创新、经营好年轻人市场时指出,传统中医药企业需要在保持初心的同时不断推陈出新,以更年轻态的方式方法传播中医药文化,展现的形式、产品定位、包装物料色调等也符合年轻人的调性。

“中医文化热潮的兴起,不仅源于年轻人对中医的认可和喜爱,以及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和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张永胜说,传统文化受时光沉淀,更有温度和底蕴,相对于冰冷充满畏惧感的医疗设备,望闻问切的传统中医更亲民。这也是为什么当年轻人感受到工作生活的焦虑和压力时会主动寻求中医治疗,“人情味”能让他们疲惫的身心得到一丝慰藉。

“碎片化”养生契合现代生活方式

因为工作压力大,常感身体乏力,年轻人小杰偏爱用中医的方式来调理身体。“之前我用了同事购买的艾草棒槌,用完简直发现了‘新大陆’,工作累了敲打几下,解压又解乏,方便也不贵。”小杰说,之前自己对中医药毫不关注,觉得这是中老年人才会去的地方。但近几年接触到越来越多的中医创新产品,大开眼界,也着实被“种草”了。

与小杰一样,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青睐中医药文化,“潮流养生”正成为主流。浙中医大二院(浙江省新华医院)院党委书记何煜舟介绍,年轻人喜欢用喝中药茶饮、吃药膳、打拳等碎片化方式来改善体质,这与中医药生活化养生的方式不谋而合。而且中医药“简便易廉”,性价比很高,对年轻人来说更容易接受。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年轻人的养生需求是不断增加的;同时,当代年轻人知识水平提升,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对中国传统中医药文化的认识和接受程度也都在提高。中医药‘年轻化’发展是顺应时代潮流的。”何煜舟说,为了满足广大青年对中医药养生文化的热爱需要,浙中医大二院(省新华医院)未来将继续推出一系列系统化、生活化的养生课程,加大研发力度,突出疾病的中医药治疗优势,打造预防、治疗、养生、康复等全链条的中医药养生体系,满足广大群众对健康的需求。

“国潮”背后是守正创新与文化自信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智库建设和舆情研究中心主任周盛认为,从需求侧看,中药产品的消费群体从老年人拓展到年轻人,首先是人们对更高生活品质的关注与诉求所致,尤其是白领、码农、学生等压力较大的群体亟需调整自身的亚健康状态,安全、便捷、善于“治未病”的各种中药产品精准地回应了这种需求;从供给侧看,中医提供的药物和诊疗服务更加柔性,易于接受,治疗的同时注重引导年轻人调整生活作息习惯,给予他们更多的心理和精神慰藉。再加上依托短视频、社交媒体快速传播的养生理念,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爱上了这种高度生活化的健康医学。

“中医药不仅具有治病救人的实用功能,还具有鲜明的文化属性。人们在真切感受中医独特的疗愈过程时,也在感悟蕴含其中的文化内涵。中医遵循天人合一的理念和辨证施治、药食同源等诊疗方式,浓缩了中国古代哲学对世界的认知,是中华传统文化最具代表性的精粹之一。这也是它在今天依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吸引力,能够被不同年龄、不同区域的人们所认同的根本原因。”周盛表示。

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尤其是文化软实力方面的显著提高,国潮兴起,广大国人的文化自信也随之不断增强。“外国的月亮比较圆”已经成为过去式,当国人回首观察中国的民族品牌以及传统技艺时,也不再先入为主地自我贬低,自我否定,而是能以客观的心态重新审视那些被自己忽略已久,已经蒙尘的传统文化。

“中医药无疑也是乘着我国综合国力提升的东风,得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国人乃至世界面前。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走进中医馆,尝试中医的中药产品以及针灸推拿,感受到切切实实的疗效后,成为了中医药的‘铁粉’,也说明长期以来并未得到充分的发掘中医文化属性正在加速被开发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