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进藏北高原,谁是“盖世英雄”②

2024-06-08

一件轰动阿里的大事

贡保是甘南藏族,出生在夏河,因家庭贫困,从小被双亲遗弃。后来,贡保流浪到拉萨,在哲蚌寺出家,结果不小心打碎水罐,不仅遭到毒打,还被吊在井里。他不堪忍受折磨,从寺院逃回了家乡。1949年,甘南解放,贡保报名参军,跟着部队进了疆。

进军阿里缺少藏族翻译,王震司令员就把贡保调到了独立骑兵师,随第二梯队进入藏北。

这一时期,《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简称“十七条协议”)在北京正式签订,西藏实现和平解放。

执行“十七条协议”,却经历了非常复杂、曲折的过程。当时,西藏噶厦政府不让解放军进入西藏的理由之一,就是西藏产粮有限,养不了更多军队。毛泽东主席决定“大军进藏,不吃地方”,把西藏分裂分子的嘴一把堵住,让百姓放心。

于是,进藏部队的给养,由内地全力运输,为此不惜在抗美援朝的同时,投入财力艰难修建康藏公路。

阿里的情况非常特殊,30多万平方公里的辖区内绝大多数是牧区,只种植很少的青稞,粮食在当地是官员和寺院才能享用的奢侈品,普通民众以肉食为主。

当地旧政府极力阻挠和平协议的执行,向藏族群众下过三条禁令:不许接触解放军;不准卖东西给解放军;不准给解放军指路,就是想趁部队立足未稳把解放军饿垮、挤出阿里。

其实,先遣连剿匪结束后,把夺回来的牛羊都让群众去认领,还把土匪自带的牛羊分给了最贫苦的牧民,群众都十分欢迎和拥护解放军。

在这种情况下,解放军战士们的生活十分困难。驻防没多久,骑兵支队就断粮了,支队长安志明不得不下了杀马令。要知道,骑兵是舍不得向战马下手的,那是他们无言的战友。

贡保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去找宗本(西藏旧制官名,相当于县长)购买粮食应急。不管贡保如何恳求,这个宗本就一句话:“我们这里穷乡僻壤,哪有粮食卖。”

回到营房,贡保看到有个战士饿昏过去了,战友们只能喂水抢救。他一夜没睡,想起了李狄三,想起了先遣连,最后他脱下军装换上藏袍,天不亮就出了营房,走了两个多小时来到山上的宗政府。

看门的喝问:“要饭的,又来干什么?”

贡保推开藏兵,几步冲上二楼,宗本见贡保闯进来,正要摸枪,贡保的手枪已经顶住了他的脑门:“我也是藏族,要命就把粮食卖给我,不要命我把你们全毙掉。”

嚣张的宗本还想夺枪,被贡保打翻在地,用绳子捆了起来,在众多手下的包围下,贡保推着宗本就往外走。

这时候宗本的口气变了:“好兄弟,到哪儿去?”

贡保回答,“拉下山枪毙。”

宗本吓坏了:“好兄弟可不能,解放军不杀人啊。”

贡保说:“解放军不杀好人,我们执行‘十七条协议’来到这里,你口头上拥护,却一粒粮也不卖给我们,今天非杀你不可。”

连长见贡保离营未归,带着两个战士四处找他,结果远远看见他拉着一个人,街上跟了好多人围观。走近一看,贡保绑的人竟然是宗本,连长急坏了:“贡保,你好大的胆,敢绑架宗本!”

宗本看到连长发怒,问贡保:“长官说什么?”

贡保机智地回答,“长官骂我还等什么,还不动手。”

就是贡保的这句回答,让宗本赶紧写下了自愿卖粮的字据。80担粮食,救了骑兵支队,但贡保严重违反纪律,影响太大,不仅被关了禁闭,还背了处分,调到了最偏远最艰苦的连队去。

这段经历贡保很少讲起,上述细节,是进藏先遣连第十一任连长李贵友去看望他的老首长贡保时,与其聊天时才得知。

与后人对贡保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交口赞誉不同,在给李连长讲述时,贡保思虑良久,神情凝重:“虽然这只是发生在我身上的一件小事,但它与我们党和国家解放西藏的大政方略密切相连,这也是我今天还想说一说的原因。”

贡保从执行政策的高度来回顾历史,这时的他,已经是部队领导了。

躲过多次暗杀,九死一生

贡保从进藏剿匪、全面平叛到对印自卫反击战,历经大小数十战,躲过了叛匪高价悬赏的多次暗杀,身负两处枪伤,九死一生。

在西藏平叛中,贡保率领一支武工队奔袭数百里,深入叛匪巢穴,一次就解救、劝回了数百名已被叛匪裹挟的藏族百姓。

贡保在阿里的多处边防点都工作过,对当地的边情、社情非常熟悉,被称为边防活地图、活资料库。可以说,他不仅是一个好参谋,也是开展群众工作中不可替代的少数民族干部。军分区的新领导上任,贡保带着熟悉情况,从喜马拉雅山的高山峡谷,到羌塘草原腹地,每到一处,地形、道路、民情民风等情况,他都如数家珍,很多地方的群众见到贡保就热情相迎,工作马上就能开展。

其实,贡保是甘南藏族,来自低海拔藏区,在高原适应性上,与其他人没有太大分别。相反,长期的高原生活已经让他的身体不适应低海拔环境了,他第一次下山去内地,到了和田机场就大口吐血,又被送了回来。

直到1979年,贡保才算第一次下山。在乌鲁木齐第一次见到火车后,他像个小孩一样,在车厢底下钻来钻去,还大呼小叫,说这么多的房子,怎么一下都跑了,惹得旁人哈哈大笑。

从骑兵连翻译,到支队参谋、县人武部部长,到1981年出任阿里军分区副司令员,贡保在阿里一待就是40多年,这是一个创纪录的高原军龄。

他在普兰与一位农奴姑娘结了婚,生有五个子女。上级感念贡保的贡献,发电通知他可以带家人到内地任何城市休假、疗养和治病,贡保都谢绝了。

1987年,贡保离休,他向上级打报告,说了一连串的不:不要让我离开部队,不要让我离开阿里,不要让我去别的地方……只要不离开部队,扫地、打水,干什么都行。

就这样,没有军衔的贡保,又留在军分区,管起了军人服务社,直到实在干不动了,才被人送到拉萨养老。

随着岁月的流逝,当年那个身材魁伟、勇敢机智、敢于担当的英武骑兵,枪伤复发,逐渐站不起来了,严重雪盲留下的后遗症,更是让他两眼近乎失明。

但是,战友们没有忘记他。

军分区司令员、1969年巴尔鲁克山事件的战斗英雄李永强说过:要宣传阿里的干部,一定要去采访贡保,那才叫精彩。

军分区政委、1949年参军进疆、参加过对印自卫反击战的袁国祥少将,在阿里和贡保共事十年,称贡保是“阿里的大功臣”。他的回忆录里,讲述了贡保的很多故事。阿里解放50年庆典,他回故地的第一件事,就是到贡保的墓上献哈达。

阿里地委书记、入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的孔繁森,到阿里上任后,第一个拜访的就是已经离休的贡保。

1994年因公殉职前,孔繁森曾托人转告贡保:我就要出发去新疆,来不及向贡老辞行,等我回来再去看望。

不想这一去竟成永诀,贡保闻讯,哭得老泪纵横,不能自已。贡保拉萨的住处,是孔繁森不辞辛苦,帮忙联系解决的,他俩同住一个病房时,孔繁森还曾给贡保搓背。

2001年,病重之际的贡保对子女说:“我死后,你们把我送回阿里,那里埋着我74个战友,我要归队。”

当年7月17日,这位为新中国守护高原大半生的藏族老兵,走完了自己的人生之路。家人把他送回阿里高原,安葬在阿里烈士陵园,让他和李狄三、孔繁森,还有先遣连的战友们永久相伴。(完)

据新华社瞭望智库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