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文脉又添一条“支流”

“秋白中短篇报告文学奖”落户拱墅

2024-06-07

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特别报道

商报讯(通讯员 沈蒙 陆苏 柳景春 记者 周振琪)南疆和田,四月的最后一天,六岁半的男童小麦整条右臂被传动轴截断,为救治小麦、保住右臂,需要乘飞机到乌鲁木齐去治疗。一场陆空接力转运的紧急救援行动由此展开,与时间“赛跑”、让飞机“回头”,一个个平凡英雄完成了横跨1400公里的生命接力。

这是电影《平凡英雄》的桥段,也是报告文学《改航》的真实记录。昨天,这个来自南疆的故事跨越万里来到大运河畔,被授予“秋白中短篇报告文学奖”,共话新时代报告文学的鼓与呼。

当天下午,首届“秋白中短篇报告文学奖”颁奖典礼在拱墅运河体育馆公园举行。“秋之白华,白华为秋”,该奖项旨在致敬中国报告文学百年的奠基者瞿秋白,计划每两年举办一届。

据悉,此次“秋白中短篇报告文学奖”共征集作品352篇,经严格审核、多轮投票,最终评选出5篇获奖作品、5篇优秀作品。其中,马淑琴的《改航》、王龙的《一位战斗英雄的传奇人生》、李玉梅的《流泪的索玛花》、沈洋的《白鹤滩上白鹤起》和袁瑰秋的《永远的莞香》荣获秋白报告文学奖。卜谷的《打歌的将军》、欧阳伟的《种子的魔力》、刘慧娟的《倾听花开的声音》、徐向林的《黄海森林》和丁一鹤的《绝对控制》获得优秀作品奖。

回望过去一个世纪的发展,中国报告文学从报章体的“轻骑兵”发展成蕴含广博、富有力度的文学重器,如今为时代做着全景全息的深度报告。“这些评选出来的作品有一个非常鲜明的特点,就是它具有时代的特征,无论是国家建设、民族团结,还是凉山森林火灾关于生与死的故事,都是在写本性的生活、写大时代的变化、写将来的世界往什么方向去走。报告文学其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世界观,起到记录历史的作用。”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徐剑介绍道。

活动现场,“秋白中短篇报告文学奖”宣布永久落户杭州市拱墅区。“我们这个民族、浙江大地的发展,这些密码都可以在古运河里面找得到,预计在下一届秋白报告文学奖中会将运河元素纳入评奖项目,助力运河文化发扬光大。”徐剑表示。

此外,为助力打响运河文化品牌,更好地提升运河文化的影响力,由拱墅区发起的大运河文学精品创作活动也正式启动。《运河谣》《运河上的中国》《诗行水上》三部文艺作品在活动现场签约。一系列的文化活动,正推动千年运河文脉绵延,古老的大运河正焕发时代新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