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了就睡不着? 一个脏线团成30岁女子安全感最大来源

专家:“阿贝贝”情结是正常心理发展的必经阶段

2024-06-01

请图片作者与本报联系索取稿酬

商报见习记者 曾润玥 通讯员 李彬

指导专家 周国岭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

(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儿童心理科 主任医师

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能发现这样一种现象:有人将一件在他人看来早已因时光蹉跎而破破烂烂的物品视若珍宝,并因为离开了这件旧物而感到焦虑不安、难以入眠;他们甚至不愿意清洗这些物品,因为这一行为会让物品“富有安全感的独特气味”消失……

尽管这种依赖程度听上去似乎有些让人匪夷所思,但实际上这种对物品的依恋就称为“阿贝贝情结”,也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恋物情结。

枕头套成了独一无二的“阿贝贝”

小真(化名)的“阿贝贝”是一个从小就陪伴着她的枕头套,从记事开始,她总是喜欢无意识地用手指捏着枕头套的花边,在指尖和布料的摩擦中,小真的内心获得了极大的满足感,闻着熟悉的枕套味道,平静且放松地进入梦乡,是她每晚必做的事情。

但是小真的父母却从不知道“阿贝贝”的存在,甚至小真童年时期也没有意识到她对于枕头套的过分依赖性。只是当她的父母疲于应付工作,很少能陪伴她,也几乎没有向她口头表达过爱时,而那个竹纤维面料的花边枕头套,却陪伴了她整个无忧无虑的童年。

后来上了初中住校后,小真只有周末才能回家,可神奇的是,在学校的时候,她的睡眠质量特别差,总是翻来覆去难以入眠;但回到家一沾上熟悉的枕头套,小真总能马上睡着,心里的不安焦虑似乎在一瞬间得到了抚慰,屡试不爽,极其灵验。

时过境迁,虽然其间也搬了好多次家,但是小真始终带着枕头套,可长久的使用早已让枕套的布料磨损,而且她却很少清洗它,到了如今也只剩下一个脏兮兮的线团了。“虽然我的父母包括周围的朋友都很难以理解这个行为,经常劝我将这个线团给扔掉,还觉得我是不是有什么心理问题。但是我觉得这个线团对我而言始终是有特殊意义的,就算现在我已经年近30岁,我还是每天必须触摸着线团才能入睡,它对我而言就是一种很有安全感的依赖物,谁都无法替代。”小真说。

“阿贝贝”成为孩子认知发展的重要媒介

据了解,“阿贝贝情结”在心理学上称之为“过渡性客体”。它指婴儿为抵御分离焦虑并获得自我满足而创造出来的第一个非我拥有物。一般的过渡客体是一块柔软的毛毯、一块旧的衣服、一个玩具或一块尿布等,这能让儿童保留母亲气味或有着同母亲的慰藉相联系的特征。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儿童心理科主任医师周国岭介绍,“阿贝贝”情结的产生主要与孩子的认知发展有关。在2-3岁这个阶段,孩子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对周围的事物产生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有些孩子可能感到安全感不足,需要通过一些自己熟悉的物品来获得专属的安全感。他们通过与这些物品的互动来认识世界,这些物品成为了他们认知发展的重要媒介。

“打个比方,孩子小时候如果被送到其他的家庭或照料者家里面去,那么从小伴随他长大并且随身携带的玩具熊就是一个过渡型客体,当与过渡型客体一起进入到一段陌生的关系时,婴儿就会感觉自己处于一个相对安全的位置,也就是他与原有的客体保持了一段象征性的联系关系,缓解了儿童的安全感、无所不能的幻想与外部客观世界的差别所导致的焦虑。”周国岭说。

周国岭指出,通常“阿贝贝”情结会在孩子5-6岁左右逐渐消失。随着孩子的成长和认知能力的提高,他们开始对周围的事物有更深入的理解,不再将物品视为有生命的存在。孩子对过渡性客体的依恋是正常心理发展的必经阶段,并不影响孩子的成长,反而能从中获得情感的慰藉。

戒除要看时机,将主动权交给孩子

很多家长一听到“阿贝贝”,就下意识地认为如果对其过度依赖,会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而对于“阿贝贝”情结,家长其实大可不必过度担心或干预。周国岭表示,过渡性客体的出现,并不是孩子安全感的缺失,而是情感关怀缺失造成的,这也是自然成长过程中存在的一种现象。家长应学会尊重和理解孩子的这种需求,不要强行干涉,尊重“过渡性客体”的存在,并进行良好引导。因此与其强制让孩子戒掉“阿贝贝”,让孩子再次回到分离的焦虑中,不如可以尝试采取以下的做法:

尊重“过渡性客体”的存在。其实,我们每个人在内心都有一个“过渡性客体”,只不过表现形式不一样罢了。所以,对于孩子这种行为千万不要强行干涉,这样做不仅会让孩子感到不安、焦虑和恐惧,甚至会造成宝宝心理上的创伤,很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

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建立亲密的情感连接。父母可以多拥抱自己的孩子,多陪伴孩子,多向孩子表达爱,通过这样的亲密链接缓解孩子的紧张焦虑情绪,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这是对孩子最好的养育,也可以在“过渡性客体”之外,给孩子提供另一个强大的精神支持,一个爱的港湾。

选择合适的时机来戒除“阿贝贝”情结。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可以选择一个合适的时机,对孩子依恋的物品进行告别仪式。在父母确实可以为孩子提供足够的安全感,与孩子充分的沟通后,让孩子自己主动放弃依恋物品。如儿童出现对过渡性客体过度依恋,甚至出现破坏性行为时,或家长无法干预的情况下,建议及时到儿童心理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