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弄堂里有大未来

蒋筑英学校校长陈滔:名人学校的榜样力量会在校园绽放

2024-05-29

项目化科技成果:遥控升降旗杆

商报记者 徐敏月

上城区贴沙河畔的小弄堂里有一所建校116年的小学,学校在2021年5月6日,正式从杭州市抚宁巷小学更名为杭州市蒋筑英学校。这一次更名,彰显也奠定了学校科学教育特色的传承基因。

蒋筑英学校在更名三周年之际,承办了上城教育学术节(春季)教学成果展示之一的“名人学校的办学之道”主题沙龙。作为科学老师,同时也是学校书记、校长的陈滔,在活动中分享了名人学校的榜样力量,以及名人学校办学深挖教育教学资源的意义。

更名 迈入名人学校行列

“杭州市蒋筑英学校的更名,要从2017年的6月1日说起。”陈滔说道:“时任浙江省委副书记、代省长的袁家军,专程来到学校与师生欢度儿童节。在那一天里,孩子们非常高兴。对他们来说,来的不是一位领导,而是一位科学家,一位科学教育前辈。”

此后,孩子们给袁书记写了信。袁书记在次年给学校的回信中赞扬了学校,并且鼓励学校继续传承和发扬蒋筑英精神,希望孩子们能够崇尚科学精神,培养科学思维,敢于创新,敢于创造,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优秀接班人。

2018年,上城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项海刚到学校调研,提出了学校应该充分利用好名人资源,走向以名人名校命名的上城美好教育的理念。

经过多方努力,2021年,杭州市抚宁巷小学在征得蒋筑英夫人路长琴女士的同意后,正式更名为杭州市蒋筑英学校。

目前,陈滔校长正在努力促成一件事,在校园里做一个数字虚拟蒋筑英,让孩子们能够切切实实地看到这位杰出校友、优秀知识分子代表、新时代最美奋斗者之一的著名光学专家,并能与其互动交流。

陈滔说:“其实一开始,我担心路长琴老师会反对,没想到她很支持。她说可惜因为年代的原因,没有蒋筑英的录音,不然就能把声音也完全复刻出来了。”

传承 发挥名人学校优势

名人精神的感召,在寻迹溯源中追求科学家精神,是蒋筑英学校作为名人学校的教育优势。但如何通过教育体系设置,充分发挥名人学校优势,是陈滔校长和学校老师们努力的方向。

“学校的科学教育特色,贯穿了孩子们六年就学的始终。”陈滔分享道:“一年级新生入学时,都要参观校内的蒋筑英纪念馆,聆听蒋筑英的故事,然后在纪念馆内穿上白袍,正式成为学校的初级研究员,这就是新生入学礼。到了四年级的成长礼,学生和老师会亲子毅行到杭四中。蒋筑英就读的中学就是杭四中,那边虽然没有纪念馆,但有蒋筑英的展陈。我们的毕业礼是开展夜探博物馆,学生们不仅睡在博物馆中,还可以研究恐龙化石,学习各类自然科学现象,在探究中浸润科学家精神。”

在蒋筑英学校师生的心目中,偶像不仅仅有蒋筑英,还有许许多多的科学家。

陈滔就非常崇拜爱因斯坦,常说遗憾自己晚出生了几百年。他还带领师生们,以60位科学家为核心,共创了一批科学家、名人的校本读物和游戏;举办系列化的校园科学家月、科技节等校园创新活动;定期发布亲子实验小课堂来呈现精彩的家庭探究成果等。

发扬 在名人带领下成长

在蒋筑英学校,科学实践课堂是以问题为核心的,通过创设问题咨询区、问答大擂台等方式,开展互动式学习。陈滔认为,“提出的问题,可能不够先进,也不够高科技,但它很真实地体现了孩子的思维模式,以及由问题驱动学习的课堂模式,能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共享问题,并通过实践学习和解决问题。”

蒋筑英学校的校园里有一条“有温度的路”,就是科学实践课堂的产物。陈滔介绍:“冬天室外容易结冰,有高年级学生看到低年级孩子摔跤,就提出了能否创造一条不结冰的路。这是一个好提议,但是怎么做呢?有同学说能不能做一条地暖?只要让地面温度高于零摄氏度,就不会结冰了,地暖只要有水有电就能实现。还有同学提出,地暖耗能太大,给地球增加额外负担。最后我们采用了一个解决方案,在屋顶安装了20个风力发电机供电,电能储存到电瓶里。然后利用水资源的回收,在路下面形成管道,用电能给水流加热,创造了一条有温度的路。”

学校还启动了科技导师联盟圈,邀请中科院的科学家、全国模型工程师在学校设立试验点。

“长光所的一位科学家做了一个激光育苗的首创技术,他的企业就在上城区,我们和他建立联系后,他很愿意把这个技术放到学校里来做一个试验田,让孩子们跟着一起去试验去体验这些最新的科学技术。”陈滔说道:“我们以科学家请进来,科考团走出去的形式,开展了一系列的科学研学实践活动。我希望科学家能从学校的贵客,变为学校的常客。”

据介绍,杭州市蒋筑英学校还将聘请更多的科学家担任学校科学副校长,邀请他们带着项目走进校园,让小弄堂里的普通学校,充满科学探究的意味,让每个有科学梦想的孩子,拥有大大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