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班就读时 特需孩子如何更好地融入?

天杭实验学校这个研讨会 专门进行了探讨

2024-05-22

商报讯 (记者 严斐 通讯员 白蓓)上周,杭州市融合教育教学研讨活动在天杭实验学校举行。本次活动以“为特需学生成长赋能”为主题。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赵坤为活动致辞时表示,融合教育的目的是为每一个孩子创造平等、包容的教育环境,从而充分发挥其潜能。

现场,老师们分别从中学、小学、幼儿园三个不同年级呈现了融合教育的课例。其中,天杭实验学校数学老师柯慧青带领四年级的学生,以“鸡兔同笼”这一经典数学问题为切入点,通过真实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深入讨论,运用数学思维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课堂上,柯老师把班级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8名学生,每个小组中都会有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孩子和学习比较困难的孩子,“学习比较困难的孩子,尤其是特需孩子,我会安排一个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孩子去帮助他。”

柯老师认为,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共同参与,通过小组合作探索问题,不仅能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相互尊重的态度。也因此,分组在柯老师日常的课堂教学中也是常态,且为了让学生彼此之间能有新鲜感,每月都会重新分组。

除了分组外,对于特需的孩子,柯老师在设计课程的前测单与学习单时,也会有所区别。柯老师给记者举一个例子,特需孩子的前测单,她特地设计了两种方法,孩子可以选择一种自己比较容易懂的方法。

“其实特需的孩子也有自己擅长的内容,比如我们班的这个特需孩子,他在计算这一块比较厉害,遇到这一块内容,我会鼓励他展示,这样他整个人就比较开心,相关的内容掌握得也会比较扎实。”柯老师说。

此外,柯老师还提到,会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引导特需孩子的学习兴趣,以数学中“三角形内角和”这块内容为例,一般会直接让学生用尺子量三个角的度数,但对于特需孩子,想要引起他的兴趣,会加上一些动手实践等环节,比如把三角形撕下来等等。

据悉,天杭实验学校自2009年起,一直致力于为学区内的所有特需学生提供最优质的教育服务,竭力实现全纳教育,把社会和教育的温暖传递给全体适龄儿童,让融合教育根植校园。“义务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应是对全体适龄学生的接纳、包容并给予全过程的关爱。”天杭实验学校校长邱曙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