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没有栏杆的西湖看城市治理水平

■每日经济时评

2024-05-07

本报评论员 徐昕

今年“五一”假期杭州旅游一如既往地火爆,全市各景区景点、乡村旅游共接待游客1051.47万人次,其中西湖景区接待游客323.03万人次。5月2日西湖景区接待游客还创了十年来新高,达到93.72万人次。面对这样的超大客流,有一个杭州人意想不到的细节成了网上热搜的话题:西湖为啥没有栏杆?

若不是“有图有真相”,很多人可能从来都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是啊,西湖真的没有栏杆,西湖为啥没有栏杆?没有栏杆的西湖安全吗?

不过市民和游客很快就达成了共识,那就是:西湖没有必要装栏杆,这样可以保留西湖原本的风貌,体现西湖开放亲民的特质。至于安全问题,西湖景区通过游步道、人行道加宽,用绿化带作隐性分割,设置夜间景观警示灯,设置智能救生圈,加强执勤等方式来加以保障。一句话概括:没有栏杆,正是西湖的特色所在。

说到没有栏杆的西湖,大家可能会联想到没有围栏的西湖景区。二十多年来,免费的西湖早已成为一段佳话。其实西湖的亲民、开放、包容还体现在另一件事情上,那就是自然景观与城市生活的完美融合。

今年3月6日,杭州市交通运输局就《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西湖风景名胜区分时段交通管理和服务保障方案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征求意见。该方案提出,区分工作日、双休日及小长假、旅游长假三个时段,实施分级分类、差异化的交通管理和配套保障措施。比如在双休日及小长假期间,实施小客车“单双号”通行、灵隐景区出租汽车换乘等常态化交通管理措施;灵隐及南线景区实施小客车“限量”等季节性交通管理措施。在旅游长假期间,适时实施西湖景区小客车整体预约通行制等交通管理措施。征求意见结束后,相关部门向社会公布:共收到反馈意见37条,合并同质化建议后共计22条,采纳或部分采纳20条。

西湖景区堵车严重,这确实是大家的直观感受。但即便如此,杭州似乎也没有考虑过对西湖景区道路实施全面限行,而是尽可能地挖掘现有道路的通行能力,通过科学的管理手段来疏导交通压力。此次征求意见的方案体现的正是这样的理念。因为在大家心里,西湖是一个开放的大景区,它与城市生活是完全融为一体的。杭州最繁华的街区就在湖边,公园与城市街道没有物理边界;很多人上班下班,景区都是他们的必经之路,西湖就是日常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杭州人随时都可以开车在杨公堤的拱桥上体验失重的快感,可以在北山街上打开车窗零距离感受西湖的气息。这就是西湖与其他城市公园最大的不同之处。西湖不仅有静谧的一面,更有喧嚣的一面。一个亲民、开放、包容的西湖,是有足够空间容纳人与车和谐共处的。

西湖不装栏杆,工作日景区不限小客车通行,这些看似“不按常理”的管理方式,恰恰是杭州的有趣之处,体现了这座城市的文明程度和治理水平。物理隔断和一限了之固然简单,但是开放的城市更难能可贵。早在1998年,杭州就曾为吴山广场和城隍阁的改造方案征求过市民意见,后来每逢重大事项征求市民意见成了一种常态。这次制定西湖风景名胜区交通管理和服务保障方案也不例外。这种亲民、开放、包容的态度,与西湖的文化内涵是一脉相承的,也是杭州这座城市最宝贵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