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善而生

——杭州老年食堂调查之一

2024-03-08

每日商报记者 朱光函

摄影 商报记者 严嘉俊

3月6日中午10点半,辛大伯和老伴来到翠苑一区老年食堂,看着电子屏上的菜品信息盘算着各自的餐品。“现在的老年食堂越来越好,菜的品种也越来越多,不少外地的老同事都很羡慕我的退休生活,羡慕我们能在老年食堂吃饭。”

在杭州,老年食堂已经成为老年群体信赖的就餐场所,在老年食堂就餐了近20年的安大叔坦言,老年食堂让他吃饭更便利,也更放心了。

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吴华侠提出,养老助餐等养老问题应该被重视,吴华侠认为,随着老年人口规模扩大,养老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养老助餐服务需求也在持续增长。建设老年食堂、助力老年人就餐,是积极应对老龄化问题的重要举措,也是解决城市养老问题的重要途径。

在杭州,老年食堂早已成为一项普及型的便民利民工程,浙江省民政厅厅长陈斌表示,今年全省将新增2500个老年助餐点,这是浙江养老服务重点工作之一。其中,根据杭州市的规划,今年全市将新增227个老年食堂。

A 就餐老人的身体状况如数家珍 老年食堂成为老年人的闺女家

3月6日上午10点,西湖区古荡街道的金秋大食堂就传出阵阵饭菜香味。很快,在食堂门口就出现了不少老年人的身影,79岁的李阿姨也拄着拐杖走进食堂。作为食堂的老顾客,李阿姨最爱吃的就是糖醋鱼块,站在选菜窗口,她选择一份青菜炒油豆腐和一份糖醋鱼,笑呵呵地走到了收银台。“这样一餐饭只要5元钱,老板娘小郑人真好。”李阿姨的夸奖立刻引来旁边老人的附和。而被老人们夸赞的小郑则笑得满脸通红。“谢谢叔叔阿姨的喜欢,你们觉得味道好就多来吃。”

小郑名为郑咏梅,从2018年开始,她就接手了这家老年食堂,这一干就是7年。在7年时间里,她逐渐摸透了多数来就餐老年人的脾气和爱好。“老年人的就餐习惯和年轻人不一样,他们午餐时间较早,吃的菜也要相对软烂一些,每次做饭时我都会提醒后厨。”

郑咏梅对老年人的了解远不止此,甚至一些经常来食堂就餐的老年人身体状况如何,郑咏梅也一清二楚。“前几天隔壁单元的孙大妈查出来血糖偏高,她女儿发微信给我,让我帮忙控制老人的饮食。第二天孙大妈来食堂吃饭,她以为我不知道,就想拿糯米灌藕这道点心吃,被我及时看到了,在征求她女儿的意见后,我给她夹了两片解解馋。”

对于郑咏梅来说,七年的陪伴中,她和老人们成为了极为亲密的家人。“不少老人见到我都叫我郑闺女,还有一些年龄比我还大的老人还会叫我郑姐,实在是幽默又好笑。”

在翠苑一区老年食堂里,除了温馨还有时光的沉淀。作为浙江省内第一家老年食堂,翠苑一区老年食堂从2003年就开业了,到目前已经陪伴附近的居民度过21个年头。在食堂的一角,82岁的安大叔和9岁的孙子对着桌子上的大排、鱼块和两份蔬菜吃得津津有味。安大叔介绍,自己从退休起就一直在翠苑一区老年食堂里解决中餐和晚餐,这一吃就将近20年。对于食堂他感情深厚。“2003年,我正好退休,当年9月,食堂开业,我就去体验了一下,没想到菜品很对我胃口,现在我带着孙子一起来吃,方便卫生还便宜,非常好,现在我媳妇怀了二胎,我准备以后带着两个孩子来食堂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