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雪莲和卡巴迪技术官员沟通流线
通讯员 毛越 商报记者 周雨菲
2023年9月24日,杭州亚运会长拳比赛结束,中国选手孙培原在萧山瓜沥文体中心成功卫冕,摘下武术项目的首枚金牌。随着国旗缓缓升至顶端,三朝元老从颁奖嘉宾的手里接过象征荣誉的勋章,观众席中欢呼声、呐喊声此起彼伏。
听着耳机中传来的颁奖仪式结束的信号,文体中心体育展示与颁奖仪式领域主任周雪莲长舒了一口气,“成了!” 她默默告诉自己。
见缝插针推广卡巴迪运动
在成为瓜沥文体中心体展领域主任之前,周雪莲是瓜沥镇党群服务中心的副主任。
2022年2月,周雪莲正式进入场馆集中办公。尽管头顶“体展领域主任”的头衔,但她更愿意称自己为场馆的总务长。
“文体中心是乡镇场馆,团队从各个单位抽调,并不是专业的体育人员。几乎所有人都身兼数职。”在周雪莲看来,硕大的场馆里,每个工作人员都是这颗“螺丝钉”,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
镇上要承办高规格的国际性赛事,是开天辟地头一回。得知家门口要办亚运会的周雪莲甚至觉得有些不可思议,“简直不敢想象,这么遥远的事情会发生在我们的身边。”
迎接海内外远道而来的宾朋,不好好捯饬捯饬怎么行?
考虑到亚运和亚残运的办赛需求,文体中心进行改扩建,摇身一变成为集体育比赛、文艺演出、集会、展示、教学训练、市民娱乐健身、观光旅游和经营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标志性建筑。
瓜沥对外围城市侧同步进行景观提升,周雪莲也开始为武术、卡巴迪两项大赛做准备。
卡巴迪和中国传统游戏“老鹰抓小鸡”有异曲同工之处?和很多人一样,周雪莲也是头一次听说这个小众、冷门的项目。
为了快速了解竞赛规则,她重新拿起纸笔,一头扎进卡巴迪的世界,场馆筹备工作往往琐碎而又繁杂,但只要一有空闲时间,周雪莲就会追着专家们满场转。现在的她谈起卡巴迪头头是道,俨然已经成为了行家,不仅如此,她和团队还见缝插针地推广卡巴迪这项运动。“哪怕只有1个小时的时间,我们也会好好利用,希望让这项运动进社区、学校和企业。”周雪莲说。
“亚运莲”用自己的方式
记录这场盛会
虽然赛事“冷门”,但最终参与颁奖的运动员就有48人之多,更别提颁奖嘉宾、礼仪和工作人员了。行走时的动线是什么?音效要如何衔接?直播时什么拍摄角度最合理?看似一个简单的颁奖仪式,背后却是各种细节堆砌得环环相扣。
如何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周雪莲和团队数不清做了多少次演练,只为最后几分钟的呈现。
9月24日,瓜沥体育中心诞生场馆首金。多日的模拟测试终于要迎来检验。
“那天我的手里同时拿着3个对讲机,频道分别连接着场馆运行、竞赛还有体展。”这场大考,周雪莲比谁都紧张。
她的脑海中设想了无数种可能发生的变故。“国旗升到一半卡住了”“颁奖嘉宾没有到位”“仪式开始礼仪没有立刻跟上”……每一种情况,她都认真准备了应急预案。
在前不久举行的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总结表彰大会上,周雪莲被评为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省级部门先进个人。如今的她终于可以好好回顾这600多天的拼搏时光。《小城·追光人》是赛会后,她写下的一篇随笔。
“你的凌晨两点除了孩子,还有亚运钉里的颁奖嘉宾信息还在发送”“你和衣而眠在了办公室绝对不是懒得开车,只是因为夜晚的11点夜宵和凌晨4点半的早餐太接近”“你一天跑出一个马拉松绝对不是因为想锻炼,而是这个面积3.5万方的角角落落都需要时刻干净”……
嬉笑怒骂,周雪莲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团队里每一位成员的模样,他们称自己为“亚运人”。
“因为名字里有‘莲’,大家也叫我‘亚运莲’。这是一段经历,经过时间,历经磨砺。亚运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作,它绝对不是一个人,几个人,它是一群人,是‘我们’。”周雪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