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内,56套冬衣送到志愿军老兵手上

2024-01-20

杭州富阳区一年一度为抗美援朝志愿军老兵送冬衣的行动昨天起启动。3天内,56套新装将送到每一位老兵的手上。这回,老兵们的新衣从棉内胆变成了羽绒内胆,轻薄温暖,并保留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胸牌。

自2021年起,富阳区志愿军老兵关爱基金会在每年春节前都会为老兵量身定制冬衣,为老兵带去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温暖和关怀。

从100到56,这个数字在少下去

志愿军老兵关爱基金会成立之初,富阳当时健在的抗美援朝志愿军老兵正好是100人。

3年过去了,老兵的数量一直在减少。2021年10月,该基金会组织全区志愿军老兵拍摄制作成一张合影,当时照片中的老兵仅剩89位,该行动一经报道即轰动全国。

痛心的是,截至目前,该区志愿军老兵已经减至56位,其中年龄最大的老兵方斌已经101岁,年纪最小的老兵曹仁义也已经88岁,他们的平均年龄为93岁。不少老兵都已去世,如曾和战友一起打下6架敌机、荣立集体二等功的季长洪,曾在战场后方救死扶伤的女兵牟静尧等。不过,他们的故事永远不会被遗忘。

一件冬衣,温暖一整年

3年来,老兵们年年都能收到冬衣,年年都有了期盼。“现在家里条件好了,老人衣服也不少,但父亲最爱的,还是每年送来的这件挂着‘中国人民志愿军’胸牌的冬衣,在家穿,出门更要穿,这个身份是他们这辈子的骄傲。”一位志愿军老兵的家属由衷说道。

设立志愿军老兵关爱基金会的富阳正步公益服务中心负责人薛余华告诉记者,每年他们都会摸底老兵的身高体重变化,在网上找商家定制冬衣,商家听说是为志愿军老兵做衣服,价格都会有所优惠。相比于前几年,今年的冬衣换成了可拆卸的羽绒内胆,老兵能穿的季节更多,也更实用。

除了富阳的56位健在老兵,今年还多做了一件冬衣,专门送给临安的一位老兵。去年,基金会发起为老兵找战友的活动,富阳老兵杨绿春找到了在临安的同班战友,两位老人再见后眼泪汪汪,从此两家时常联系,杨绿春还多次到临安这位战友家小住,共同回忆当年的峥嵘岁月。为此,薛余华寻来了临安这位老兵的衣服尺寸,届时将给老人一个惊喜。

志愿者上门送冬衣前,还收到两份来自杭州主城区的礼物——两叠红色信纸包着的卡片,分别来自卖鱼桥小学的小学生和浙江工业大学的大学生,学生们手写祝福,送给每一位老兵,托志愿者将卡片和冬衣一起送给老兵,“感谢您为国家平安和人民幸福做出的宝贵贡献”“正因为有你们,我们才能过上幸福的日子”“祝您福启新岁、幸福安康”。

此外,这两年,基金会还在每年夏季来临前,给老兵们送上一套夏装,同样深受老兵们的喜爱。“原来一年只有冬天能穿带胸牌的衣服,现在夏天也有了,我们感到很幸福。”一位老兵说。

服务不局限时间,他们会坚持

去年一年,基金会组织了“520”致敬最可爱的人、抗美援朝胜利70周年老兵联谊会等活动,其中难度最大的是一次“心愿行动”。

基金会成立后,薛余华经常听到老兵提出的心愿,就是想再去一趟丹东,看看曾经走过的鸭绿江,但组织活动困难重重,老兵们的这个心愿一直搁浅。去年,随着老兵们不断离去,又有不少老兵提出这个毕生心愿,考虑再三,薛余华决定试一试。

出发前几个月,薛余华和基金会的志愿者们便开始对该行动进行全面考量,包括参加老兵的身体状况、路线安排、安全预案、同当地职能部门和交通部门的对接等,其中重中之重就是老兵们的身体。“一开始有25户老兵家庭报名,最后成行12户,我们当时带医生两次上门为老兵评估身体状况,不少老兵很遗憾,因为身体原因无法成行。”薛余华说。

在鸭绿江畔,老兵们穿着军装,重唱“雄赳赳、气昂昂”,还用从富阳带去的黄酒和龙井茶祭奠富阳籍68位在战场上牺牲的战友,现场围观群众无不感动落泪,甚至有市民掏出12块从鸭绿江对岸带回的石头,送给每位老兵留作纪念。“好日子我们在过,他们却永远留在了异国他乡。”老兵谢其亮流着泪说。

基金会成立之初,关爱服务的持续时间定为5年,如今3年过去了,老兵们因这个关爱基金的存在过得更有幸福感。薛余华说,服务时间不会局限,即便还剩最后一位老兵,他们也会坚持。

当然,老兵关爱行动的开展,离不开在背后默默支持的每一家爱心企业和每一位爱心市民。很多人通过网络渠道捐出一份爱心却不愿留下姓名,只要看到老兵们过得幸福,他们就心满意足。富阳日报记者 张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