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养老,风景同样美好

■每日经济时评

2024-01-09

本报评论员 徐昕

1月5日召开了新年第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这次会议有一个议题:研究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政策措施。会议强调,要切实履行政府职责,增加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要运用好市场机制,更好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需求;要重点解决好老年人居家养老、就医用药、康养照护等急难愁盼问题,让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

新年伊始,杭州的智慧健康养老经验就引起了全国关注。1月2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新闻纵横》等栏目用大篇幅报道了杭州西湖区北山街道智慧养老的“民生样本”——过去几年,央广一直通过对养老院的跟踪报道来记录国家养老体系的完善进程,而这一次,他们将视野放得更宽,希望有更多发现。从北山街道的这个样本可以看到,当科技之光照进养老领域,居家养老也可以是一种美好的选择。

报道中提到的吴育先是一位94岁的独居老人,她考察过几家养老院,最后还是选择了居家养老。她的每一天都过得非常充实。她说:“到养老院里去,都是同年龄的人,看不到年轻人。”——这句话让人很有感触。很多时候,我们对老年人的关心更多地体现在物质上,却可能忽视了老人们也有精神上的需求,他们也喜欢热闹,喜欢新事物,有自己的爱好和隐私,喜欢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生活。北山街道的这个样本,特色就是居家养老,所有的服务,都是以居家养老为前提展开的。

北山街道的探索和实践有很多值得推广之处。第一个经验是资源的整合。提供养老服务需要人手。为一万多名60岁以上老人提供服务,光靠街道工作人员是远远不够的。解决这个问题,北山街道用的是购买第三方服务的方式。正如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的,要运用好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各类经营主体和社会组织作用,共同促进银发经济发展壮大。引入第三方服务机构,不仅为基层解决了养老服务的人力资源问题,也为养老产业提供了发展的机遇,让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提高了服务质量。此外还需要空间资源,北山街道盘活闲置底商建设康复护理站和老年助餐店,既有效利用了辖区内的闲置物业,也给老人们的活动创造了更大的空间。

第二个经验是分级化精准服务。把最需要照护的老人筛选出来,重点锁定两个小时内亲人无法抵达身边的“熊猫老人”及高龄空巢老人,将有限的资源用在最需要照护的人群身上,提高了工作的精准度。

第三个经验是科技手段的应用。2023年,这个街道为22户老人安装了“家庭养老床位”设备。这套设备包括无线拉绳求助器、无线求助按键、红外线探测仪等等,还可以实现视频查房。工作人员每天两次远程“查房”,遇突发情况能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央广记者采访时,正好有两位老人离开厨房忘了关火,把锅里的水烧干了,工作人员发现后及时进行了提醒,避免了事故的发生。可以想见,未来层出不穷的科技产品可以帮助老人“武装到牙齿”,大大提高居家养老的舒适度和安全性。科技助老市场广阔,大有可为。

而最重要的经验还是“人”——是工作人员的爱心真心和雄心壮志。从十分多钟的报道里,可以真切感受到街道工作人员对养老服务事业的澎湃热情,可以听到他们心中的蓝图,以及为实现美好目标而努力的满满信心。有这样一群有爱心、有知识、有想法、有智慧的工作人员,养老助老事业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