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记者 徐敏月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中国作协会员、浙江省文学志愿者中心执行主任、儿童文学作家鹤矾,在杭州图书馆“太阳风”阅读课堂——古诗词鉴赏与擂台活动中,以《毛诗序》中的这段文字向小记者们对《诗经》做了总体介绍。
该如何让小学生理解《诗经》的文化价值?鹤老师从具象的动物、植物、劳动场景出发,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豳风·七月》,以浅显易懂的语言,让孩子们了解了西周时期的农业生产情况和农民们的日常生活情景。又通过对《关雎》和《硕鼠》篇的讲解,让小记者们了解了当时的人们对美好爱情的歌颂和对社会弊端的控诉。
“如果把诗歌发展的各个时期比喻为人生阶段的话,《诗经》作为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就像是诗歌的童年,它是天真而烂漫的。饿了就喊,冻了也喊,愤怒时更喊。爱了就倾诉,思念也倾诉,悲伤时更要倾诉。而我们现在能看到这些朴素而灿烂的诗歌,是因为当时的周天子,在每年春天,会让采诗之官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给负责音乐的官员谱曲,作为施政的参考。”鹤老师说道。
【小记者投稿】
《诗经》里的“言之有物”
《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诗歌305篇,在先秦叫做《诗》或《诗三百》,本来只是一本诗集。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才称《诗经》。
近日,我作为每日商报小记者有幸听到了中国作协会员、浙江省文学志愿者中心执行主任鹤矾老师讲的《诗经》,让我对《诗经》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诗经》的内容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不得不说是精彩纷呈。就像人类儿童时期的认知,虽然有点懵懂,有点简朴,但那份天真烂漫、纯洁无邪又是多么可贵。
“风”是土风、土谣的意思,也就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大概相当于现在的流行音乐。共160篇,是《诗经》中数量最多,也是最有意思的。“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又分“大雅”和“小雅”,共105篇。“颂”是祭祀乐歌,现存40篇。
为什么《诗经》能影响这么深远?当然是因为它的“言之有物”。
《诗经》里有动物。“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四月秀葽,五月鸣蜩。”“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分别写了黄鹂、知了、蚱蜢、蟋蟀等,这些小鸟和昆虫还与时令息息相关,非常有意思。
《诗经》里有植物。“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农夫。”写了不同时间吃的不同食物,而且这些植物,我们到现在还在吃!
《诗经》里有劳动。“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黍稷重穋,禾麻菽麦。嗟我农夫,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昼尔于茅,宵尔索綯。亟其乘屋,其始播五谷。”我们仿佛看到了农民没日没夜的劳动场景,干完了自己家的活,又去干奴隶主家的,活得真够辛苦!
《诗经》里有爱情。《关雎》用比兴的手法,写君子对淑女的相思与追求,非常优美。而且这爱很高尚,只愿对方幸福快乐。“琴瑟友之”“钟鼓乐之”,说的不就是这样!
《诗经》里有控诉。《硕鼠》把剥削者比喻成硕鼠,表达了劳动人民对统治者的控诉和反抗。争不过,也不拿鸡蛋碰石头,而是避而远之——“誓将去汝,适彼乐土!”唉,不知它们最终找到乐土了没有。
总之,《诗经》“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百姓累了就喊,痛了也喊,把诗歌童年的天真烂漫和人类社会的沧桑都包容其中,就像一部包容西周至春秋时期的祖先们生活日常的大百科全书,让我们窥探他们饱经风霜的面容,聆听他们长长的叹息。
商报小记者(长青小学)李含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