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铊中毒案当事人朱令五十岁人生画上句号

这起发生在29年前的事为何至今仍被广泛关注

2023-12-24

铊中毒的危害性

早期的朱令

商报记者 虞洪波 综合报道

清华大学铊中毒案当事人朱令坎坷的五十岁人生画上句号。

12月23日,清华大学官方微博发文证实,该校1992级校友、勇敢坚强的朱令于2023年12月22日在北京去世。清华校方称,“朱令多年来与病痛顽强抗争。在朱令的生命中,一直有众多校友、社会各界和学校的关心、支持和鼓励。我们对朱令的去世表示深切哀悼,向朱令的家人致以诚挚慰问。愿朱令此去有琴声相伴、一路走好。”

同一天,有媒体记者从朱令家人及朱令案曾经的代理律师处等多方获悉,朱令的遗体告别仪式将于今天在八宝山公墓举行。

●发声

律师:此案不会因她离世而终结

12月23日,记者从朱令案代理律师李春光处获悉,上午朱令的同班同学也受其父母委托,通知他到北京参加朱令的遗体告别仪式。李春光律师表示,从程序上来讲,这个案件本身不会因朱令女士的离世而终结。

同一天,朱令去世的消息传出,再度引发网友对案情进展的关注。面对网友的关心,朱令的父亲吴承之语气平静地向记者表示,“没感觉(正义缺席),很正常吧,医院也尽力抢救了。(朱令)会安葬在北京。”

朱令去世后,多位常年关注朱令案的媒体人纷纷发文悼念。朱令传记作者李佳佳发文表示,“吴叔叔、朱阿姨(即朱令的父母亲)今年分别是84、83岁,经过令令病危这段时间的忙碌非常虚弱。顶住压力为她做铊检测的陈震阳老先生88岁了,目前还硬朗。希望三位老人平安健康。”

作家吴虹飞发文称,“前几天路过方庄还想起了她,许多年前参与过调查,去她家采访,拜访其父母,在博客呼吁她的同学说出真相。愿逝者安息!”

天涯社区官方微信号转发推文,回顾了朱令案多年来的一些进展及朱令和家人的近况,表示“希望看到真相”。文末援引了媒体记者12月23日采访朱令父亲的内容:(朱令父亲)吴承之透露了与妻子的近况,称“我们身体也还行,还没什么计划,慢慢安排”。

此前有媒体报道,朱令于今年4月查出脑瘤,被宣判“可能活不过10月了”,家人决定不再进行伤害性治疗。11月18日,朱令脑瘤发作,颅压过高,瞳孔放大,高烧至39摄氏度,陷入重度昏迷。家人称“已经做好了准备”。11月24日,朱令撑过了50岁生日。

●回顾

出现奇怪症状,最后确认病因

朱令出生于1973年,是清华大学1992级化学系物理化学和仪器分析专业学生。

1994年11月24日起,朱令开始出现奇怪的中毒症状,肚子痛、掉头发,入院未愈。1995年3月26日,朱令再次病重被送入协和医院,昏迷长达5个月。那时互联网还未普及,朱令的多名同学将这种不明的病症翻译成英文,通过互联网向全球发出求救电子邮件。

同学回忆通过互联网向外界求助经过

“天生丽质的她有着明亮的双眸,白皙的面庞,加上高挑的身材,高雅的举止,举手投足间,带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贵族气质,辅导员甚至曾经建议她参加礼仪大赛。”物化2班的班长张利这样描绘他初识时的朱令。

“聪明、活泼、很运动的女孩,稍微优点骄傲,但的确很优秀”,在朱令的初高中同学、北京大学力学系1992级学生贝志诚向记者的描述中,朱令是属于“人尖”类的女孩。

1995年4月10日,贝志诚第一次到协和医院的病房,看见朱令陷入昏迷状态、全身插满了各种管子。

“哪个同学见到朱令那个样子都会想尽办法去帮她,当时我们宿舍正在做internet实验,而当时几乎没人知道internet是什么,只有北大、化工大学、中科院计算所三条线路有internet。”2006年1月13日晚间,朱令中毒11年之后,贝志诚向媒体记者回忆。

震惊之下的贝志诚向朱令母亲朱明新提出:“阿姨,能不能通过互联网救朱令?”随后,贝志诚和另外几名同学一起把朱令的病情用英文电子邮件通过互联网发往国外,朱令的乐队同学、后在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任教的黄开胜等人在1995年4月至5月期间从贝志诚那里取回从国外发来的一部分电子邮件,共1635封,并逐一进行了阅读,黄开胜在1998年4月25日的一份书面材料中提供的数据显示,“提出诊断意见的电子邮件有211封邮件认为朱令是铊中毒,占提出诊断意见的电子邮件总数的79.92%。”

后来,北京市职业病卫生防治所确认,朱令曾两次铊中毒,第二次中毒后朱令体内铊含量远远超出致死剂量。

警方曾立案调查,但至今无果

朱令被确诊为剧毒物铊中毒后,各方包括朱令的父母怀疑有人蓄意投毒,于是由清华大学向警方报案。

警方曾立案调查,但至今无果。与朱令同宿舍的女生孙某,当时被认为是唯一能够合法取得铊盐并接近朱令的人。

北京警方曾对孙某展开调查,称由于铊中毒测试报告出得太晚,相关场所无监控设施,犯罪痕迹物证已灭失。尽管办案人员尽了最大努力,采取了当时能够使用的各种刑事侦查措施,仍未获取认定犯罪嫌疑人的直接证据。

警方在1995年通知朱令家属案情“只剩一层窗户纸了”;清华大学派出所相关负责人也曾说“有对象”,“上面批准后,开始短兵相接”……但凶手还是未被抓捕。警方曾锁定凶手就在朱令的“身边”,但最终此案不了了之。很多人认为朱令的室友孙某难逃嫌疑。2008年朱令家属向北京市公安局申请公开案件侦破结果,但是申请被拒绝了。

2006年,孙某发表声明,坚决否认自己投毒,并称自己并非唯一能接触到铊盐的学生。

2013年,北京警方曾表示,“工作中,专案组始终坚持依法公正办案,未受到任何干扰”“但也确有一些案件受侦办条件限制,碍于证据灭失等客观因素,最终无法侦破”。

媒体记者2013年曾连续报道此事,帮助救助朱令的中学同学贝志诚透露,有一名黑客曾入侵孙某和其他同学的邮箱,获得孙某指导几名同学支持她澄清嫌疑声明的“发帖指南”等资料。记者曾采访到该黑客。他称,“我希望推动调查重启,只要努力了,就会有希望”。

2013年4月,上海某大学投毒案再次点燃了朱令案的热议。当年5月6日,新华网发布了《<舆论呼吁及时澄清“朱令案”传闻>的舆情通报》。5月7日,上海市委机关报《解放日报》以《永远的22岁》为题大篇幅地报道了朱令悲惨近况。彼时,孙某在网上发帖自证清白:“我比任何人都想将真凶绳之以法”。然而,并没有后续了。

中毒后生活无法自理却创下了奇迹

铊中毒损伤带不可逆转性。虽然经过多年的康复治疗,朱令的智力、视觉、肌体和语言功能都没有得到恢复,留下永久的严重后遗症,生活根本无法自理,必须由年迈的父母照料生活起居。

此后,朱令成了一个符号,她的事件偶见媒体报道。上海某大学研究生投毒案发生后,朱令案再次出现在舆论场,网友们抱着极大好奇和愤怒追讨真相,也试图帮助朱令。

今年,朱令曾两次因脑瘤病情上热搜回归公众视野。朱令父亲吴承之表示:“两次被投毒,她不但能活下来,还活了30年,这些都是奇迹。”

●科普

什么是铊中毒

有人说,朱令用近乎生命的代价,为人们普及了“铊”知识。极目新闻客户端

那么,什么是铊中毒呢?

铊是一种稀有金属元素,银白色,质软,高毒类,燃烧时能发出美丽的绿色光焰。铊和铊的氧化物都有毒,能使人的中枢神经系统、肠胃系统及肾脏等部位发生病变。人如果饮用了被铊污染的水或吸入了含铊化合物的粉尘,就会引起铊中毒。铊的毒性高于铅、汞、镉、铜、锌,一般成人最少致死量约为每公斤体重12毫克,不足1克即可致死。

铊中毒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疾病。由于铊元素很难与平常人接触,铊中毒多为投毒所致,病情发作急、重。又因铊盐为无色、无味的结晶,溶于水后又没有特殊口感,所以难以察觉,成为防范弱点。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5年刊发的文章《铊中毒诊断治疗及代谢研究的进展》介绍,非职业性铊中毒大多由于内服铊盐或外用含铊药物治疗多毛症等疾病引起,少数病例是误服含铊的毒鼠、杀虫、灭蚊药所致,极少数是被人经静脉注射中毒;职业性铊中毒则与矿山开采、工业生产有关。目前急性铊中毒的主要原因为误食和投毒。

铊中毒没有特效药物,较好的解毒方法是利用血液灌流、置换血浆等方法,将中毒者血液中的铊去除掉。

铊中毒并非个案

近些年,国内外都能看到铊中毒的相关新闻。

2014年12月,媒体报道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一家六口遭遇铊中毒,其中5人病情严重。当事人怀疑是剩饭剩菜中被人下毒,称中毒并非头一次。中毒后,当事人一家相继出现了浑身疼痛、脱发的症状,被送往医院后,医生使用灌流、血浆置换等治疗手段排出毒素。

2016年4月,云南省曲靖市15岁男孩小赵偷偷从网上买了几克铊,准备做化学实验,但他不小心弄了一点点在手上,随后出现中毒症状。小赵的父亲发微博求助,从一家机构获得普鲁士蓝解毒,随后又去北京做进一步检查治疗。

2020年12月,《华商报》援引《每日邮报》等媒体报道,曾就读宾夕法尼亚州理海大学化学系的中国留学生杨某某,2018年2月至4月期间在非裔室友罗尔的食物、饮料及漱口水中加入重金属铊。罗尔中毒后体重急剧下降,还产生头痛和恶心等症状,甚至形容“中毒后的剧痛像被千刀万剐”。杨某某最终认罪。

●支招

李昌钰曾称,侦破朱令“冷案”需五途径

多年来,朱令案备受各界关注。2013年,曾参与调查“肯尼迪遇刺案”等重大历史事件的神探李昌钰博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多年未破的案子称为“冷案”,朱令案要侦破的话“非常困难”,但如果有原始案卷、原始物证的话,“可能有机会。”

李昌钰说,以他的经验,在涉及毒物的陈年旧案侦破中,第一要追查的是毒物来源。他上大学时,美国大学里对毒物的使用都有严格的管理,他当时在实验室中使用剧毒物均需签名。李昌钰说,可以调查有无哪位教授在实验中会用到这一剧毒,教授的学生中有谁能接触到,并与被害人有交集。

第二,可以根据血液中毒物的含量测定中毒的具体时间,看在中毒的那段时间谁和被害人在一起,李昌钰把这称之为“人工智慧”。他说“这种投毒案件,通常要跟她接近的人才有机会”。

第三,追查投毒的途径。可以在被害人的个人生活物品中寻找凶手的蛛丝马迹。

第四,调查谁会有投毒动机。“大学生中毒,就要看看有没有和人争风吃醋、有没有和谁有矛盾。”李昌钰说,如果嫌疑人没有电脑的话,还可以看看有没有日记等记录。

第五,可对嫌疑人测谎。

李昌钰还说,在美国遇到这种情况,FBI等部门都会和他们合作,提供原始资料。如果是警方已经没有继续调查的案件,受害人家属或媒体也可向法官申请查看案卷。

(信息来源:人民日报、央视新闻客户端,新民周刊,羊城晚报微博,南方都市报、羊城晚报、新民周刊、极目新闻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