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怡社区英语社
商报记者 徐文强
4年多以前,当第18届亚运会在印尼雅加达闭幕、亚运会正式进入到了“杭州时间”的那一刻,已逾古稀的唐占青就在心里默默开启了一项新的计划。此后的一次迎亚运活动中,这位“不安分”的老人“重操旧业”,客串起了“英语老师”,其晚年生活也因此多了几分忙碌。
年逾古稀的“业余英语老师”
为亚运会“重操旧业”
上世纪六十年代,唐占青在上海念高中,当年,学校就开设过外语课程。后来,他如愿考入复旦大学。毕业后,他曾在药厂从事多年技术管理工作,其间,企业内部还成立了“工人大学”,在众人的推举下,唐占青很快成了工友们的英语老师、数学老师。多年下来,积累了不少实用的教学经验。
从药厂退休后,因能力突出,唐占青又在另一家生药制药公司工作了一段时间,62岁的那年,他才慢慢闲了下来。“2018年一次迎亚运活动中,有个演唱英文歌曲的环节,缺少一位‘男歌手’,我便成了其中一员,活动结束后,社区建议我加入英语社,给学员上上课,我就想试试,自己都没想到这一试,就坚持到了现在。”
社区英语社里来上英语课的学员以老年人居多,与普通爱好相比,老年人从零开始学习英语有多难?“当天记得牢,过两天就忘。”唐占青说,五年下来,虽然很多时候小到一个单词都在“重复教学”,但他依然乐此不疲。教学过程中,他还发现了社团发展不算好的核心问题——教材太难。熟读一篇篇文章对于学生都有一些难度,更何谈基本零基础的老人?为此,他更换了教材。
从“Hello(你好)”等生活中最常使用的基础单词入手,到“Excuse me(打扰了)”等基本社交所能用到的词组,再到“Welcome to Hangzhou(欢迎来到杭州)”“See you next time(下次见)”“What can I do for you?(我能为你做些什么?)”“Take care(当心)”等与亚运相关的短句。为了方便学员们记忆,“英语100句”的小册子很快成了大家最常用的材料。
“不管多大年龄,你在学习说明还‘年轻’”
“我们每次上课,一般要一个半小时,六七十岁的老年人理解能力大多没问题,但记忆力可能不太行,今天学的内容,下次上课可能就忘干净了,得一遍一遍重复学,多复习。”老年人爱看短视频、看直播,唐占青同样爱看,可与其他人不太一样的是,他更爱看“英语教学”类的内容。
对于他而言,屏幕中的那一位位二三十岁的年轻人是他的“老师”,这些“老师”会对他的教学方法有很多新的启发。
由于听力不好,在与记者的交谈中,今年已经79岁的老人所讲的每一句话都中气十足。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其听力受损并不是因为年纪,“我退休前听力就出了问题,那时候游泳耳朵进水,诱发了中耳炎、耳膜穿孔,但我觉得这并不太影响我教英语,耐心和热情是循环的,我听力不好,大家会习惯多讲几遍话,大家学过的内容忘了,我就反复多教几遍,熟能生巧。”
2020年,新冠疫情突袭,三年时间,英语社的教学多次被迫中断,可这个“小团体”却一直没有散。究其原因,大概是上课欢声笑语的氛围,大概是一种相互的信任。其间,学员请假、退出也没有消磨他的热情,三年疫情亦没有让这个十分依赖线下活动的小社团解散。
“不管多大年龄,你在学习,就说明你还‘年轻’,学习英语不仅仅是一种爱好,更能预防‘老年痴呆’,何乐而不为?”高血压、皮下脂肪瘤、失眠,按唐占青自己的话来讲,他身上的毛病不少,可要是谈起“心态”,他却又畅谈了起来。对于生活那种持续不断的热爱,或许正源于此。在唐占青的带领下,终身学习,也成为了社区英语社“银发族”们始终不变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