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徐昕
距离第19届亚运会开幕还有50多天,杭州的亚运气氛越来越浓:亚运会总赛程发布,集体项目抽签结果出炉,亚运门票销售了四批,亚运村已具备入住条件,“韵味杭州”系列赛事举行,亚运会首批代表团物资运抵浙江,“无废亚运”行动积极推进,定制版“亚运观光车”亮相西湖,杭州市民学英语热情高涨……整个城市都做好了迎接亚运宾客的准备。
在这浓郁的亚运气氛中,当然少不了“亚洲元素”。亚运会的主角是亚洲,而亚洲也是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主要对象之一。据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22》,2021年我国同亚洲各国和地区海关货物进出口总额为197738亿元人民币,是我国同欧洲进出口总额的2.6倍,同美国进出口总额的4倍。亚洲外商对我国直接投资额1536亿美元,我国对亚洲直接投资流量1281亿美元,对亚洲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863亿美元,对亚洲劳务合作派出人数16万人,以上几组数据中,亚洲在世界各大洲中均居第一。另据浙江省统计局数据,2021年浙江同亚洲各国和地区海关货物进出口总额为16409亿元。这个数字占到了全国的8.3%,可见亚洲在浙江的对外经济贸易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重大国际赛事既是体育盛会,也是外交的舞台。眼下,四川成都正在举办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印度尼西亚总统佐科时提到,中方愿继续扩大印尼大宗商品和优质农产品进口;在会见圭亚那总统阿里时,习总书记说,欢迎圭方更多优质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含蜀量”成了媒体报道这一系列外交活动时的关键词。
体育为媒,经贸活动也要抓住机遇。再过不到两个月,杭州亚运会就将开幕,体育之外,这是一次难得的促进对外经贸发展的好机会。2022年10月,“迎杭州亚运会趣味跑”在海外启动,把中国特色、浙江风采、杭州韵味辐射到亚洲各地,得到了亚洲各地人们的热情响应。通过亚运会、亚残运会及丰富多彩的周边活动,我们不仅要增加对外宣传的“含杭量”“含浙量”,还应该提高杭州这座城市的“含亚量”。可以想见,当亚洲各国和地区体育代表团来到杭州亚运会,必然会带来更加浓郁的亚洲气氛,让我们对亚洲有更直观更深入的了解。文化上的交流互鉴,将为经贸往来创造更加坚实的基础。
浙江是对外经贸强省,浙江人历来善于抓住机遇、顺势而为。2012年“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成立后,浙江宁波积极牵手中东欧,承接了中国与中东欧国家间的一系列重要会议,并成功举办了三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持续扩大同中东欧国家的合作交流与经贸往来。今年博览会期间,在宁波老外滩、鼓楼这些商业街区,随处可见中东欧国家商品市集、美食摊位和文化宣传活动,经过十多年的培育,中东欧元素已经融入到这座城市的各个角落。同样,借着亚运会的契机,杭州在亚洲的知名度将有极大提升,成为名副其实的亚洲名城。发展同亚洲各国和地区的经贸往来,杭州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我们应该打好这张“亚洲牌”,让亚洲气氛更浓一些,助力杭州、浙江同亚洲的经贸往来更上一层楼。
亚运会不止于“运”,还要突出“亚”。亚运会带给杭州的,不仅有更便利的城市基础设施、更广泛的全民健身热情、更博大的志愿服务精神,还应该有更浓厚的亚洲文化氛围、更亲密的亚洲邻里关系。杭州、浙江同亚洲更紧密经贸关系,也将成为重要的杭州亚运遗产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