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科技第一股”Keep港交所敲钟

业绩尚未扭亏 但健身市场潜力仍可挖掘

2023-07-13

商报讯(记者 叶晓珺)Keep终于敲响了上市铜锣,这也预示着中国运动科技第一股诞生。昨日,Keep正式登陆港交所,股票代码“3650”,开盘价30.3港元/股,较发行价上涨4.77%,市值达160亿港元。上市首日每股收报29.00港元,盘中股价一度涨至32.00港元,涨超10%。根据此前消息,Keep发售价为28.92港元/股,全球发售1083.9万股,筹资约3.13亿港元,中金公司担任 Keep独家保荐人。

Keep终于上市了

昨日,Keep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上市。

“人们想搜东西的时候会谷歌一下,想运动健身的时候就会Keep一下。”Keep创始人王宁曾在多个场合表示,带着美好的愿景,创业九年的他终于携Keep踏上了资本之路。

此次Keep发行价为每股28.92港元,预计发售1083.9万股,共募资1.92亿港元。截至昨日收盘,Keep股价有所浮动,涨0.28%报29.000港元/股,换手率0.36%,成交量189.02万股,最新市值152.44亿港元。

公开资料显示,Keep是国内运动科技赛道规模最大、营收最多的公司,在国内有3亿注册用户,3640万活跃用户,在iOS中国区健康医美类目排名第一,灼识咨询报告还显示,2022年,按月活跃用户及用户完成的锻炼次数计算,Keep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健身平台。

但究其上市之路,却并不一帆风顺。2021年,Keep就传出筹备赴美IPO的消息,随后又被传取消赴美IPO计划;2022年,Keep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寻求上市,又在下半年更新招股书,但均未能在递表六个月内通过聆讯,无功而返;今年3月28日,Keep再度更新了赴港上市招股书,6月21日,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于昨日才终于上市。

业内人士表示,Keep的上市有着更多的意义,作为2021年后第一个成功挂牌的平台型互联网公司,Keep对还未上市的乐刻、超级猩猩,甚至 Soul、小红书、抖音等都有着借鉴意义。而这些明星项目能否顺利IPO,将会影响国内一级市场的GP、LP们的信心,进而对整个国内创投市场的环境带来更长远的影响。

“运动科技第一股”尚未扭亏

上市是一个新的起点,Keep迈入了下个阶段。

虽说背靠AI资本、GGV纪源资本、腾讯、五源资本、软银、高瓴等豪华投资方,但目前外界对于Keep的盈利能力依旧存疑。

过去几年里,中国线上健身行业迎来一波快速成长期。在2019至2022年,Keep的平均月活用户逐年递增,分别为2180万、2970万、3440万和3640万。虽说用户数剧增,但Keep商业化弱点也逐渐显现。

从业绩来看,Keep目前仍处亏损状态。2019至2022年,其经调整的亏损净额分别为3.66亿元、1.06亿元、8.27亿元、6.67亿元,累计亏损近20亿元。同期Keep的营收分别为6.63亿元、11.07亿元、16.2亿元、22.12亿元。

营收持续增长的同时,Keep还未实现扭亏为盈。而持续亏损的主要原因是销售及营销开支方面投入较多,查阅招股书可以看到,2019至2022年,该项费用分别占营业收入的44.6%、27.3%、59%和29.2%。直到最新的2023年第一季度,Keep实现营收4.47亿元,同比增长7.2%。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下,Keep第一季度经调整后净亏损金额为1.18亿元,相比上年同期收窄23.87%,但Keep仍在亏损中。

对此,公司称,为了增加收入和实现盈利,计划进一步壮大用户群并深化用户参与度、利用多种增长路径增强商业化能力、提升毛利率和经营杠杆。但Keep也表示,预计未来(包括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继续产生亏损,这是由于公司持续投资于用户增长及垂直技能。

虽说有业内人士表示,Keep差异化竞争的优势不突出,就很难保证增长率和收益率的稳定。但在北京关键之道体育咨询公司CEO张庆看来,以Keep为代表的体育生意仍具潜力。从商业化角度来看,线上健身人群愿意为健康买单,2022年中国健身人群的平均年支出为每人2518.3元,远低于美国的16425.2元,这也意味着仍有商业化的潜力可挖掘。

不过,在疫情过后,居家健身红利消失,线上平台能否持续创造有吸引力的内容、服务和硬件产品,以及提升用户留存,对刚刚上市的Keep而言,挑战才刚刚开始。

诚如王宁昨日讲的,上市之后的Keep将成为一家公众公司,站在一个更广阔的舞台,也将迎接更多新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