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时评

要像优化营商环境一样优化营生环境

2023-06-13

本报评论员 沈国娣

日前,杭州市西湖区婚姻登记处迎来了首对“跨省通办”婚姻登记的新人。6月1日上午11点13分,来自安徽省阜阳市的梁先生与来自河南省周口市的高女士,在西湖区婚姻登记窗口拿到了颇有纪念意义的“红本本”。这对新人表示“非常激动,感觉太方便了,本来我们已经打算买票回安徽登记了。”自今年6月1日起,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等全国21个省(区、市)实施内地居民结婚登记和离婚登记“跨省通办”试点,多地媒体纷纷报道,称赞此举是“为爱减负”或“为爱插上‘数字化翅膀’”。这些都没错,不过笔者试着提出一个解读的角度,要像优化营商环境一样优化每一个人的营生环境。

营商环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打造国内最优、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是杭州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今年以来,杭州牢牢牵住省里提出的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的牛鼻子,着力建设营商环境最优市,制定出台《杭州市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实施方案》。诸多行动计划、政策方案都为利好企业发展而设。但人或者说人才,正是企业中最重要的资源。以人为本,解决人作为主体所面临的各种问题,间接也是推动营商环境的提升。

当然,此次婚姻登记“跨省通办”不是靠浙江省一地就能解决的,而是由国务院批复、民政部牵头,这是一项打通信息数据的大工程,通过多部门、跨省份之间的信息共享实现证照数据信息准确无误。各省市区县需要整理、分析、补录几百万上千万条数据,并完善与全国婚姻登记信息系统的数据交换,才能确保信息核验准确。

而营生既可理解为营商的同义词,但这里是指人的生存和发展。除了工作谋生以外,人还面临着其他“生”的需求,包括结婚、生子、就医、孩子接受教育等各类“刚需”。“十三五”以来杭州持续人口净流入,尤其近两年常住人口增量稳居长三角地区第一。数据显示,去年杭州常住人口增加17.2万人,人口来源地除本省外,豫皖赣分别占14.4%、12.6%和6%。愈发普遍的人户分离现象,令婚姻登记“跨省通办”成为“当务之急”。

所幸的是,杭州近年来致力于建设由城市大脑担任指挥体系的智慧城市,着力打造数字政府,目标是要率先形成与数字变革时代相适应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事实上,从2019年以来,杭州逐步推进婚姻登记的“通办”进程,先是2019年8月,率先在全省实现婚姻登记全市通办;2021年10月,实现全省通办,至2023年6月,实现跨省通办。所以,针对类似的“跨省通办”事件,杭州的数字化水平应该能够非常快速地作出应对,并提供更加优质的数字化服务。比如这次余杭区婚姻登记中心积极推进互联网技术与婚姻登记业务深度融合,对“跨省通办”所需的居住证能够通过后台“一键调取”,无需办证人提供实物,为婚姻登记“跨省通办”夯实了数据基础。

然而,除了结婚登记和离婚登记,户籍不在本地的“新杭州人”可能还面临着其他不便。能否以登记结婚作为“导火索”,解决他们在杭买房、上车牌、孩子上户口乃至办理上学等痛点难点问题,推出更为优待或便利的一条龙服务?杭州不妨以此作为优化营生环境的试点,“一件事一次办”,以“数据跑”代替“群众跑”,作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的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