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讯 (记者 苗露) 4月10日,首批10只主板注册制新股正式上市交易,也标志着全面注册制正式落地。一个月的时间转瞬即逝,昨日正好是全面注册制落地“满月”的日子。
据同花顺iFinD数据统计,截至5月9日收盘,相较于发行价,上述10只新股股价平均上涨39.08%,最高上涨127.69%。同时,10只新股的平均日均成交额及换手率远超同期A股水平。可以说,这10只新股价格中枢已然快速形成,走势平稳。
3只新股股价涨幅超50%
若论起投资者最为关注的,或许还是全面注册制下首批10只主板注册制新股的市场表现,好在它们没让人失望。
记者查阅过往数据发现,上市首日(4月10日),上述10只新股股价平均涨幅高达96.52%,中电港、登康口腔、柏诚股份等3只新股更是取得了涨幅翻番的卓越成绩。随后,10只新股股价在经历快速回落后有所回升,最终涨幅徘徊在30%至40%之间。
据同花顺iFinD数据,相较于发行价,10只新股上市前四周的平均涨幅分别为49.31%、28.71%、30.76%、39.08%。截至5月9日收盘,相较于发行价,10只新股的涨幅区间为15.39%至127.69%,平均涨幅为39.08%。其中,中电港、中信金属、登康口腔等3只涨幅均超50%,分别为127.69%、62.16%、59.43%。
而从成交额和换手率来看,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9日收盘,一个月里10只新股的平均日均成交额为6.36亿元,日均换手率为22.26%,远高于同期A股平均水平(2.20亿元、2.92%)。
“整体上看,10家企业质地优良,投资价值较高。”华夏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师轩伟表示,经过调整后,10家公司的整体估值已经处于相对合理区间,当前平均PE(TTM)为30倍,大部分公司股价有所反弹,未来股价表现将更多取决于基本面趋势的变化,具有持续成长性的公司有望带来良好的长期回报。
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表示,首批主板注册制新股,不论从市场角度还是企业本身看,都属于行业地位相对靠前的企业。在陈雳看来,主板注册制新股的价格更加贴近于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这是注册制将定价权给予市场的表现。
“全面注册制下,首批新股发行市盈率较高,上市首日股价涨幅较大,随后有所回调,基本形成价格中枢,趋于平稳。” 申万宏源证券首席市场专家桂浩明补充,这些新股的日均交易量及换手率保持较高水平,交投活跃。“这也反映出投资者对于全面注册制下主板新股的适应程度和接受程度较高。”
大盘蓝筹特色彰显
260余家企业排队上市
自首批主板注册制新股上市后至5月9日,主板市场中仅有恒尚节能上市。另有5只新股IPO项目注册生效,其中万丰股份完成发行,定于5月10日上市,华纬科技、长青科技处于发行阶段,三联锻造、翔腾新材尚未启动发行。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5月9日,沪深交易所主板已累计受理266家企业首发上市申请,其中,11家企业成功登陆资本市场,累计募资217.31亿元。细看11家主板注册制公司,它们中有中国具有影响力的专业口腔护理企业、行业知名的电子元器件应用创新与现代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企业、以电力和煤炭生产为主业的大型能源类企业……作为新鲜“血液”,它们让主板大盘蓝筹特色更加鲜明。
换句话说,全面注册制下,目前还有超260家主板企业排队IPO,而这也引来市场对主板“虹吸效应”的讨论。
业内人士分析,注册制改革后,主板上市条件得到了显著优化,一方面,采取多元上市标准的资本市场将会更好地实现扩容,更多新兴产业的优质企业有望登陆A股市场。另一方面,新股供应节奏可能也会明显加快,但并不是无序的扩容,全面注册制下仍须“数量服从质量”,兼顾A股平稳运行及市场可承受能力。在今年资金持续流入、交易活跃的行情背景下,IPO的适度扩容很难对A股产生明显的“虹吸”现象。
展望后续,市场各方预期全面注册制的实施将为我国资本市场带来更多积极变化,在新的历史时期以更大活力、更强韧性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经济学家李湛表示,注册制改革走过多年时间并最终完成,标志着我国金融市场正式走向成熟阶段,也奠定了市场机制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核心地位。短期来看,注册制改革有利于显著提高企业融资效率、提振投资者信心;长期来看,注册制改革将持续提升A股的市场化、法治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