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二维码,加入商报小记者实践营,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
商报记者 徐敏月 实习生 郑涵文
如何听到耳机里的声音?如何看到电视机里的画面?它们是怎么传播到千家万户的?商报小记者们在实践营活动中了解了这些传输和幕后技术。
负责讲解的老师马翔是杭州文化广播电视集团科技发展中心广播电视技术工程师。他不仅介绍了磁带的发展,广播声音的录制和传播,以及电视节目的拍摄制作和信号传送,还带来了磁带、录像带和光盘,让小记者们可以近距离地了解与观察。
神秘的声音与画面
我喜欢看电视,却一直不知道电视机的画面是如何播放的,直到最近参加了这场商报小记者活动。
在以前,电视都是用录像带来播放画面的,现在是用IMX(数字带)或光盘(蓝光带)来播放画面。马老师告诉我们,电视画面是这么来的:先用摄像机拍摄完成,再剪辑配音,然后到播出机房上载,接着通过光纤传送电视信号,最后就变成了千家万户都能播放的电视画面。马老师还告诉我们:有些小朋友会问,节目存在哪儿?其实存在一个总的服务器中。
我听了马老师的这番话恍然大悟,知道了电视是怎么播放的。我们可以看到好看的电视,不仅要感谢拍摄制作的工作人员,也要感谢在播控中心工作的技术人员们。
商报小记者(采荷二小)娄祎涵
指导老师:钟莉军
磁带里的秘密
在课堂上,马老师首先问了我们一个有趣的问题:同学们,你们知不知道磁带?在座的同学们都一脸疑惑。磁带是什么?这时,马老师变成了“十万个为什么解答器”。他讲解道,磁带简单来说就是把声音录进去,然后在一个播放器里插入磁带,就能播出它的声音。
接着,马老师从他的背包里拿出了一盒磁带。我们很好奇,纷纷仔细观察并触摸这盒磁带。它的外壳是金属做的,大概有四个2B橡皮加起来那么长,两个2B橡皮那么宽,拿在手上感觉格外重。它有一根黄黄的像发条一样的磁带条,就是它感应的位置。磁带条会把声音传给录播器,录播器负责播出来。
这时,马老师在黑板上写了大大的“磁带”两字,又在旁边写了录音棚,在录音棚下面写了话筒。马老师把三个关键词用两条横线连接起来,合并成一条横线,再在旁边写上总控机房,画上一个箭头后,旁边写上了总控台,又画了个箭头,指向了千家万户的收音机。马老师告诉我们,总控机房就是他工作的地方。
商报小记者(长河小学)蒋锦卓
激光鸟的真身
承载声音的AB面
“磁带?磁带是什么?”
这是来自光影声画故事课堂上真实的一幕,也是来自小记者们灵魂的发问。很多和我同龄的小朋友可能还没有见过磁带,不知道磁带是什么东西?可能会以为是玩具或是文具?其实它是一种用于记录声音、图像、数字或其他信号的载有磁层的带状材料,曾经是产量最大和用途最广的一种磁记录材料。可惜的是,如今磁带已经退出存储信息工具的历史舞台,变为一种收藏与回忆。
我有幸通过《变形金刚》动画片和玩具中的机器狗和激光鸟早早知道了磁带是什么,但马老师手上拿着给我们小记者展示的另一件实物——IMX数字带,对我来说还真是大年初一吃饺子——第一回见。通过马老师仔细的讲解,我终于知道了电视画面和广播声音是怎么进行传播的,我明白了收音机里听到的声音是从何而来的?那是由主持人通过麦克风,再经过发射中心,最后传到我们家里或车上的收音机中;也明白了电视节目画面又是如何而来的?原来先要摄像拍过视频素材,然后经过剪辑配音制作,再送到播控中心,最后播到千家万户的电视机里。
商报小记者(天水小学)宋浩然
绘声绘色的奇妙故事
磁带,对很多人来说是存在于记忆中的旧事物,但是对我来说却是从没见过的“新事物”,在近日的商报小记者实践营活动中,我认识了它。我问妈妈为什么我们家里没有磁带?妈妈笑着说,她小时候有一台录音机跟很多磁带,把磁带放在录音机里就可以听到各种声音,但也只能听到声音。随着科技的发展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里买了电视机后就把录音机给收起来不用了。妈妈笑着说我们这一代是非常幸福的。
通过妈妈的讲述,我认为仅仅依靠画面或者依靠声音,是完全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的,只有把图片跟声音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更加生动地展现多姿多彩的世界,只有不断发展不断地创新,也才能永远不会被“淘汰”。商报小记者(饮马井巷小学)杨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