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岁男童患胆囊结石 家长“制造”了病因?

专家:只有这类人群可以选择“保胆取石”

2023-02-22

请图片作者与本报联系领取报酬

商报讯(记者 徐文强 通讯员 郑莎)上世纪90年代,我国胆囊结石患者大都为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女性多见),对于青年人来说,这种病似乎与自己“毫无关联”,不过,随着国人生活条件、习惯不断改变,这种病的年轻化趋势正越来越明显,“高危人群”已基本覆盖所有年龄段,到了近些年,甚至出现了低龄化的现象。前段时间,浙中医大二院(省新华医院)就接诊了一位年龄仅6岁的患儿,在分析病因时,其家长更是自责不已。

不吃早饭、喜欢吃零食 男童就诊意外发现胆囊结石

“小患者轩轩(化名)因身体不适前往我院儿科就诊,其间,超声检查意外发现了胆囊多发结石,一听到‘结石’两个字,家长瞬间懵了。”该院肝胆外科主任医师闫兴军介绍,通过仔细询问与分析,这位男童的患病原因很可能与长期不吃早饭、喜欢吃零食有关,而孩子之所以不吃早饭,主要是由于他的父母没有吃早饭的习惯。如果不是这次就诊,这对家长也许根本不会意识到自己的大意已深刻影响了孩子的健康。

闫兴军表示,胆汁作为一种由肝脏不断分泌的消化液,主要功能是消化蛋白质、脂肪;作为储存、排泄胆汁的器官,胆囊则有浓缩胆汁、进食时排空胆汁的功能。若长期不吃早饭,很容易造成胆汁长时间堆积在胆囊里,若摄入零食等高脂食物过多,则会造成胆汁分泌量增多,胆囊会“被迫扩容”。当胆汁长期滞留在胆囊、浓度越来越高时,结晶概率将大大增加,时间一长,结石便会出现。“鉴于轩轩年龄太小且胆囊功能尚正常,我们建议其暂不用进行手术,定期复诊观察即可。”闫兴军说。

胆囊切除术仍是首选方式

保胆取石须满足3个条件

研究表明,胆囊结石的形成原因较为复杂,发病趋势年轻化主要与饮食、少动、情绪、肥胖等有关。从临床统计来看,肉类摄入过多、不吃早餐、喜吃夜宵、久坐、精神压力过大者都是高发人群。在闫兴军的门诊中,未成年和20多岁的结石患者可谓不在少数。

“很多人是通过体检发现了胆囊结石,这类人患的主要是‘无症状结石’,一般没什么身体不适,但长此以往会引发慢性胆囊炎,另有研究表明,由于结石长时间反复刺激,胆囊结石患者患胆囊癌的风险是无胆囊结石人群的13.7倍;若结石移动卡在胆总管造成梗阻,还会诱发胆管炎、胰腺炎、肝脓肿等凶险并发症。”闫兴军称,胆囊结石无特效药,当胆囊结石出现症状时,患者常常会出现右上腹部胀痛、胆绞痛,如确诊且已发生并发症,应尽早手术。

闫兴军表示,作为行业金标准,胆囊切除术是“根治”胆囊结石的首选治疗方式。但一听到“切除”二字,不少患者会心生恐惧,并要求“保胆取石术”,但保胆取石术并非胆囊切除术的“升级版”,须经过严格的评估,患者要满足“胆囊功能正常(浓缩和排泄)”“无结石梗阻”“结石数量要少于3颗”等条件方可进行,同时该手术十分依赖取石设备与医生的技术,术中要将结石以及藏在胆囊黏膜皱褶内的“假性息肉(胆固醇结晶体)”完全取干净,术后要进行药物治疗,否则,结石很容易复发。

“胆囊也是消化系统的一部分,切除后会造成胆汁持续进入肠道,空腹时会刺激肠黏膜,进食期间又会因胆汁分泌量不够造成消化不良,因此,胆囊切除后一些人可能吃点肉或者吃多了就会腹胀、拉肚子,结肠癌患病率也会增加。”闫兴军强调,要想避免手术、避免以上“折磨”,就必须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若不幸发现结石、出现了症状,需尽快前往正规医院的肝胆专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