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风光“点亮”江南水乡

“甘电入浙”绍兴上虞受端换流站项目加速推进

2025-03-31

“越州±800千伏换流站”施工现场。

记者 徐潇青 邱丹晨

通讯员 施卿云 鲁扬

生活里无处不在却常常被忽视的“电”,其实已悄然发生了很多变化。

修建一条条输电线路,如同架起了一条条电力高速公路。当一个地方缺电时,别的地方的电力就迅速调剂过来,形成互补互济格局。

用西部甘陇大地的风和光,点亮江南水乡的灯和景。目前,位于绍兴上虞的“越州±800千伏换流站”已进入场地平整阶段,紧接着将推进换流站基建主体建设。按计划,2027年,绍兴人有望通过这条输电线路,用上来自甘肃的电。

接住甘肃千里来电 绍兴50余次会议做好“预习”

浙江是经济大省,用电量占全国6.7%以上,却是能源小省,能源自给率不足5%,外来电是浙江电力保供的重要手段。数据显示,过去十年,浙江110千伏及以上线路长度、变电容量,分别增长55%、83%,电网规模位居全国前列。

甘肃—浙江±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以下简称“甘电入浙工程”)是第4个落地浙江的“西电东送”工程,也是国家“十四五”电力发展规划重点工程,还是世界首个柔性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该工程起于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止于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在民勤县和上虞区分别建设两座换流站;动态投资约353亿元,线路全长2370千米,输送容量800万千瓦,建成后预计每年能有约360亿千瓦时的电量从甘肃武威市民勤县综合能源基地直送上虞。

“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就是点对点输送,‘就像一列直达列车,中间不能上下’。”国网绍兴供电公司工作人员钟源介绍,上虞是甘电入浙工程受端换流站的落地点,甘电入浙后,将在这个换流站通过10回500千伏出线送往绍兴和宁波地区。

作为国网绍兴供电公司的“一号工程”,甘电入浙工程的各项前期工作超前谋划实施,为工程按期开工打下了坚实基础。

自甘电入浙工程立项启动以来,国网绍兴供电公司会同上虞区政府召开特高压前期工作启动会议并成立由区、镇两级政府组成的工作领导小组。同时,国网绍兴供电公司发文成立市县两级公司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累计召开各级专题会议、推进会议、内部协调会议50余次。

以真心换得群众心 为国家工程腾出400亩空间

“没想到这么快就拿到了补偿款,我们新选了一块园地,新购入的一批杨梅苗很快就可以种上了。”上虞区驿亭镇的杨梅种植户应大伯收到杨梅苗木补偿款后高兴地说。

“越州±800千伏换流站”站址最终选定上虞区驿亭镇新杨梅村和二都村。这里恰好是上虞二都杨梅的主产区,划线范围涉及400余亩杨梅林。“上虞二都杨梅是绍兴特色农产品,在长三角地区也小有名气,这里不少农民以种杨梅为生。”国网绍兴供电公司工作人员吴涛深知,对农户而言,自家的地一旦被征用,杨梅种植等生产活动均会受到限制。

在政策范围内努力让群众利益最大化,这是电网工程前期工作中的一条基本原则。国网绍兴供电公司严格按照上虞区政府制定的赔付标准,对工程属地群众进行补偿补助。同时,考虑到本地农业生产的特殊性,在选址和施工时尽量选择山地。“我们也和乡镇村社沟通,充分征求村民意见,拿出令多方都满意的补偿方案。”吴涛说。

以有价补偿款赢得无价群众心的同时,在争取资金的过程中同样做到有理有据。“越州±800千伏换流站”站址还涉及300余座坟墓,在国网绍兴供电公司的促成下,上虞区召开了协调会议,从区政府层面明确建设公墓的必要性,国网绍兴供电公司则严格按照上虞区政府相关政策和规定要求做足资金保障。

“我们要想群众所想,更要想群众所‘没想到’。”吴涛说,为了保障群众生活便利,他们还通过多项举措进一步完善划线区域内的基础设施。比如,划定了站址范围后,一些村民失去了原本的上山道路,国网绍兴供电公司主动提出新建一条环建道路,满足村民日常需要;山地土地硬化后,考虑到对山体排水的影响,他们还主导了水渠的改造。

尽可能全面考量,同时进行工程方面的保障,这些都为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最终落地创造了条件。

科学谋划打好“预备战”

探索生态与发展最优解

现在,国网绍兴供电公司工作人员陶旭东的办公室里依然保存着十几张大大小小的站址图。摊开站址图,一条红色的环线划定了“越州±800千伏换流站”的范围。“换流站占地400多亩,体量这么大、如此高等级的国家工程,我们都是第一次参与。”陶旭东全程坦言,行政报批手续既烦琐,流程又复杂,很多事情大家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

对上虞来说,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从规划到图纸再到现实,不论走到哪一步,曹娥江风景名胜区都是无法绕开的一个点。整个风景区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保护区,实施分级控制保护,并对一、二级保护区实施重点保护控制。

“曹娥江范围非常大,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不可避免地要穿越这个省级风景名胜区。我们在制定方案时避让了一级保护区,对于二级和三级保护区则进行了不可避让的论证。”陶旭东说,比如方案完全避开了曹娥江风景名胜区内的皂李湖景区,“不仅避免穿越湖面,我们还通过线路优化尽可能做到不对皂李湖景区的整体景观造成视觉上的影响,严格保护风景资源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周边环境。”

曹娥江是上虞的母亲河,千百年来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曹娥江风景名胜区则是上虞文旅的一块金字招牌。陶旭东坦言,如何让景区更少受影响,是大家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比如针对特高压电线穿越部分,在设计及技术层面,国网绍兴供电公司一方面有意将塔基加高,采取高跨的形式;另一方面,尽量选择跨越曹娥江江面跨度较窄的一段,利用位于上虞区上浦镇和曹娥街道中间区域既有线路的高压廊道,通过技术改造将影响降至最低。

巍巍铁塔、条条银线,跨越山河、联通甘浙,见证并记录着构建绿色和谐电网、坚持生态环境保护的生动故事。电网高质量发展与生态高水平保护不是“选择题”,国家电网始终统筹推进电网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注入更多“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