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戴维
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春天,一场火热的绿色接力正在展开。
2018年,杭州市招标造价行业以“种一棵梭梭”为初心,首次在行业内发布倡议书。如今七年过去了,通过全行业的爱心捐种,杭州市招标造价行业在腾格里沙漠西缘的甘肃民勤建起了“杭州建设造价林”。
今年3月,行业又发出“共筑两山梦 荒漠变绿洲”倡议,两周内已募集的善款可种梭梭570亩,这是今年到目前为止最大的一笔捐种,而且善款还在募集之中。
杭州市造价协会法人、浙江金诚工程造价咨询事务所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蔡红伟之前去过两次甘肃民勤。他表示:“七年的爱心接力让民勤荒漠披上绿衣,现在的民勤也已经从陌生成为一种牵挂。”
多一点善意,就是多一份力量。杭州塘栖2岁的小伢儿陈澍一由爷爷代为捐种10株梭梭。在杭州日报西湖副刊上经常写探访杭州古树经历的退休教师胡承东捐种20株梭梭。杭州电缆厂退休职工江云峰连续十年替全家捐种梭梭,今年还要代表晚辈林云平全家捐种。
“我们小区里就有两棵树龄三百年的古樟树,希望这样的绿色也能出现在遥远的民勤。”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绿吾绿以及人之绿,诚哉斯言!
沙漠里的梭梭长什么样?有一棵树高吗?记者替你去民勤实地看了
很多来捐种梭梭的读者会问:沙漠里的梭梭长什么样?有一棵树高吗?
今年3月我刚去过甘肃民勤,我来回答这些读者。在民勤的最西端——四方墩区域,我看到刚种下几天的梭梭苗,小得就像我们路边不起眼的小草。但这是整个荒原上——准确说是整个湖盆盐碱地,还能见到的毛茸茸的深绿。那是比梭梭苗年长的梭梭兄弟,已经很茁壮,一蓬蓬地像婴儿的胎毛,却无比强硬,甚至打乱了翻过雅布赖山吹来的腾格里沙漠风沙的节奏。它们是一整排的狙击手。
到过四方墩后,我才明白几年前同事写下的一段话:“杭州林种植在盐碱地上,像天空倒映在沙漠里的湖泊,摇曳的梭梭,在召唤那片消失的牧场,在招引失踪的绿洲。”
四方墩,本就是湖泊故地,泉水干涸才形成了盐碱地。
梭梭有一棵树高吗?这个问题要到了昌盛村,我才能回答。
昌盛村,在民勤县城西边约40公里处,是一个县境内移民建立的村落。这里也是杭州林二期所在地——也就是说,这里的梭梭已经种下有13年了。它们有多高?我可以告诉你:最高长到4米!
我的脚下是柔软的沙子,这里比四方墩沙漠化更严重,但这些2012年种下的梭梭,普遍有三四米高,骨架极为粗壮。不是一棵、两棵,而是一整片梭梭林,像会定身术的孙大圣,喊一声“定”,直接锁住了脚下好动的沙子。
我见到的昌盛村已经是第三代了。此话怎讲?村民最初建造的第一代村庄,已经被沙子掩埋得不见踪影了。第二代村庄,土坯房的烟囱或房梁也许会在脚下的沙堆里露出一角。在风沙的不断侵袭下,第三代村庄再次经受了严峻的考验。一幢民居的墙外,沙子堆得形成了斜坡,沿着这个“沙坡”可以一直走到这家的房顶。当地人管这叫“沙上墙”。
眼下,大部分昌盛村的村民已经整体搬迁到几公里外新建的安居点。远远望去,一溜明黄色的外墙,门口停着私家车,门上新贴了春联。村道边甚至栽了绿化树的小苗。
这将是一个崭新的开始。昌盛村必将重新昌盛。
寄语
吴思明全家:祝愿甘肃民勤的未来与杭州一样富饶美丽!
江云峰全家:为治理沙漠做一份贡献。
陈澍一:小树年年种,多年以后就一片树林。
邹艺博:我和妈妈一起捐种梭梭。
倪国平:播下深深的爱,开出片片的绿。
胡骁睿:我与爷爷一起捐,我与梭梭同成长。
爱心榜(单位 元)
截至3月26日下午3点,共收到梭梭捐种款173589元,可种梭梭248亩
陈澍一100、沈昊聪100、邹艺博300、倪国平110、英100、胡骁睿20、张春1400、吴思明全家700、江云峰全家700、林云平全家700
再小的力量也是一种支持
谢谢以上每一位有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