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熊猫茶寨”。

青川县地坪村。

千人铜锅宴。
记者 陈立平
通讯员 谢志专 吴石玄伟
春分过后,位于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境内的大熊猫国家公园唐家河片区,山花烂漫,美不胜收。附近的蒿溪乡地坪村也一派春意融融的景象。“吴总,吃了没?”一大早,地坪村二组村民吴永兵出去遛个弯,就不断有老乡热情地向他打招呼。
去年,在杭州西湖区帮扶工作队的支持下,地坪村成立了青川县首个强村公司——青川县茶寨共建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由吴永兵担任负责人。从村民变身公司老总,吴永兵成了村里的“红人”。
公司成立短短一年多,地坪村集体经济收入从13万元上升到83.4万元,村民人均收入从1.7万元上升到2.17万元,还头一回给全体村民分了红。
在杭州支持下,青川成立首个强村公司
在“千万工程”起源地浙江,强村公司早已遍地开花,但在杭州西湖区对口的青川县,这一模式还是个新鲜事物。在杭州援川干部的积极推动下,地坪村成了该县第一个“吃螃蟹”者。“地坪村资源禀赋好,又有一定基础,比较适合搞这个试点。”蒿溪乡副乡长罗晓菲说。
不过,听说村里要成立公司,部分村民一开始也有顾虑——“大家都没经验,公司能不能搞好?”“市场化经营有风险,要是亏钱了怎么办?”最关键的问题是——“谁来挑这副担子?”最终,有过创业经历的“80后”吴永兵和“90后”李明、黄凯、帅国被选中,成了强村公司的创始团队。
公司刚成立,杭州帮扶工作队就专门组织他们前往杭州多个乡村振兴示范村考察学习。“怎么建章立制、怎么招引项目、怎么发挥市场主体的作用……在专家和当地村干部的指导下,我们的思路一下子打开了!”吴永兵说。
培训结束后,杭州又多次组织专家赴青川实地指导,帮助强村公司尽快走上正轨。在借鉴杭州经验基础上,地坪村根据实际情况明确了“集体出资,群众出劳动力,公司专业运营”的分工方式,建立起“集体收租金,群众赚工资、分红利,公司得利润”的利益共享机制。“公司赚了钱,群众不出一分钱就能享受分红;公司要是亏了,也不会影响群众的钱袋子,从而最大限度地规避市场风险,打消群众顾虑。”吴永兵说。
公司市场化运营,“熊猫茶寨”变身“网红村”
地坪村位于国道G543线与金唐旅游线交会处,靠近大熊猫国家公园唐家河片区。脱贫攻坚期间,村里依托浙川东西部协作资金、技术及发展理念,先后建成了3800亩茶园。
怎样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把资源禀赋变成真金白银?强村公司通过土地资源流转、闲置资产盘活、资源开发合作,摸索乡村产业新业态。在提升茶园标准化种植管理的同时,策划打出“熊猫茶寨”品牌,将闲置空地统一规整流转,招引滑翔伞、山地摩托车、精品民宿集群等项目,并鼓励和发动群众从事农家乐、住宿等服务业。
有了业态,还需人气。强村公司拓宽乡村文体旅融合发展思路,策划开展千人铜锅宴、足球赛、登山等二十多场活动,让曾经默默无闻的地坪村变成了“网红村”,去年游客量超10万人次。“每逢活动期间,村里的民宿、餐馆生意都很火爆。”负责活动引流的黄凯说。
去年5月,四川省第二届和美乡村篮球大赛(村BA)川东北赛区在地坪村开赛。这是强村公司承办的最大的一场活动,黄凯担任了赛事主持人,“比赛期间,每天吸引了两三千人前来观赛,决赛时更是达到四五千人,超市里所有液体饮料都卖空了。”
丰富的业态和活动,为村民带来更多就业机会
随着地坪村人气越来越旺,村民就业增收途径也变多了。
走进村口,强村公司新招引的茶溪渔家、遇见烧烤等7个休闲餐饮店已全部开张,铜火锅、“九大碗”等特色美食令游客赞叹不绝,并直接提供了260多个就业岗位。借着活动赛事的东风,村里还专门组织短视频制作学习和体育赛事直播,培养了一批本地网红、“土味”裁判及农民运动员。
依托茶园,公司还成立了鑫农茶叶机械管护队,招聘常态管护队员20名,一到采茶用工需求旺季,附近村民都可前来打工。借助杭州援川“青e就业”智能小程序,精准对接供需两端,300余名村民实现了就近务工。
在强村公司的精心运营下,短短一年多,地坪村集体经济收入增长了五倍多。今年1月23日,地坪村拿出15万元,举办了首次分红大会,惠及村民1300余人。看着村民们喜气洋洋的样子,吴永兵信心十足,“以前当老板,是给自己赚钱;现在当老板,是为全村赚钱,感觉完全不一样!”
地坪村的成功实践,还吸引了不少其他乡村的干部前来“取经”。“目前,青川县已将‘强村公司’模式推广至竹园镇清江村等示范点,并计划通过‘青川茶智’数字平台辐射更多乡村。”挂职青川县委常委、副县长的杭州援川干部沈瑜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