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AI种植工厂 看一棵生菜的奇幻“漂流”

2025-03-27

记者 石慧 通讯员 黄凯 文

首席记者 郑超 视频

无需土壤,不靠太阳,厂房之中,也能生长植物?在嘉兴嘉善铪科中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铪科农业”)生产基地,或许可以找到答案。

走进铪科农业,记者的目光就被一座现代化的种植工厂吸引。抬头望去,多层钢架顶部装着灯珠,红蓝光线照在水灵灵的生菜叶上。整个区域泛着粉色的光,仿佛置身科幻片片场。

“种菜也有流水线。播种、育苗,佐以养分、光照、适宜温度,成功实现育苗周期缩短一半、用地面积节省70%以上。”铪科农业副总经理李汝荣自豪地说。

当传统“靠天吃饭”的农耕场景被数字化技术重塑,在这座全亚洲规模领先的单体叶菜种植工厂里,植物正循光向上、拔节生长。

每小时播种6万颗 是普通育苗工厂效率的20倍

铪科农业的育苗区内,一颗颗黑色的生菜种子被放置在带有方格的海绵育苗盘内。在营养液的浸润下,只需要7天,就能长出生菜小苗来。

据介绍,整个育苗区的面积只有720平方米,但搭建了10层育苗架,每天育苗量达4万棵,相当于传统农业约6000亩耕地的出苗量。此外,在全自动播种机的“加持”下,仅需两个工人操作每小时就能播种6万颗,是普通育苗工厂效率的20倍。

在苗床顶部,有一排排灯光装置,这是铪科农业从荷兰引入的LED生长光源。据介绍,通过大量前期和试种阶段的光试验,团队成功模拟出自然环境中每天不同时段的光谱,找到了更适合生菜生长的低能耗“光配方”。

传统种植模式,看天吃饭,须遵循自然规律。“风调雨顺还好,若是遇上气象灾害、病虫害等,常会减产。”为此,铪科团队尝试着为生菜建起一栋不靠天不靠地的“理想房子”,给出了绿叶蔬菜全季节生产供应的高效农业解法。

告别土壤之后,水培的生菜究竟有怎样的优势?“我们通过流动的水不断把精准配比过的营养液注入生菜下方的水培槽,这能杜绝土培过程中土传病、细菌、根线虫、微量元素等对蔬菜的危害。”李汝荣举起一棵生菜补充道,水培生菜是带着根系采收,只要保证根部湿润,生菜就一直处于生长状态,最少可保鲜一周。

AI技术产出的生菜 直供沪杭高端消费市场

从育苗区出发,一棵生菜的“奇幻之旅”还在继续。

满足移栽标准后,幼苗被机械臂从育苗盘栽种至漂浮板上,顺着营养液“漂流”进3.36万平方米的叶菜工厂化定制生产区域,一棵生菜仅用25天就能长成。

在这个一眼望不到头的绿色世界,还有许多看不见的高科技。“我们安装了供水、供肥、供氧、制冷、供热、补光、雾化系统,大棚中的500多个感应器不间断地感知着生菜的生长环境,比如光照不够时,就会自动启动补光,不需要人为控制。”铪科团队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让生菜能在足够舒适的人工环境中生长,确保蔬菜的高品质。

智慧农业的“智慧”,就在于技术集约带来的自动化,以及数据分析与决策的智能化。种植工厂中的AI种植系统,不仅可以自动配置营养液、预防病虫害,还能自动生成克重,判别蔬菜苗的形状、状态,保证生菜的稳定产出。

稳定的产量和标准化的产出,也给了铪科农业闯荡市场的底气。“比如说,我们每天移栽3.5万棵生菜苗,采收的也是3.5万棵生菜,数量不变,做到了农业的标准化订单供给。”李汝荣告诉记者,工厂蔬菜亩均产量达50吨,相当于露天种植的80倍、设施大棚的10倍,主要采取订单销售方式,直供上海、杭州等地的高端市场,价格在每公斤15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