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庄郑悦)“AI工具对学生最大的帮助是什么?”“在论文的场景下,关于AI的合理合规应用有哪些?”“AI处理大量个人信息,是否存在数据泄露风险?”3月25日,浙江大学与北京金山办公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举办了关于“科学使用AI辅写论文”的主题直播,超过13万名观众在线观看并参与对话和讨论。
浙江大学信息技术中心总工程师张紫徽在直播中,以“AI技术在学术写作中的应用边界”为主题,通过解读实际应用场景,为在线观众提供了合规指南和使用思路。
在互动环节,有一名大学生问:“AI工具对我们最大的帮助是什么?”对这一问题,张紫徽思索几秒后答:“我认为最大的帮助在于提升效率和拓展思路。例如,在文献检索和整理方面,AI可以迅速筛选出相关文献,并提炼出关键内容,让大家能够更高效地进行研究。此外,AI还能协助进行数据的初步分析和可视化,提供更直观的研究结果。”
有观众提问:写论文时,自己如何才能高效地利用AI?张紫徽耐心调出几张PPT,用图表解释:AI可以在论文写作的多个环节提供帮助,例如,在选题阶段分析热点趋势,在文献综述中提取核心观点,以及在图表美化时提供思路参考。然而,论文的核心逻辑和学术观点必须自主完成,这是学术底线。
直播间里,问得最多的问题是“在论文的场景下,关于AI的合理合规的应用有哪些?”张紫徽介绍:“国内的一些高校鼓励教学单位结合学科特点,制定差异化的人工智能技术使用细则。在允许的范围内,文献检索、代码调试、统计分析等辅助性工作是可以使用AI来完成的。关键在于,这些工作需要经过学生的审核和老师的同意,并且要确保AI生成内容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针对“如何应对AI带来的挑战和机遇”这个问题,张紫徽说,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将更加依赖于人机协同。正如2025年两会报告所强调的,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培养适应智能时代的创新型人才是当前教育的重要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