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拖欠企业账款兹事体大

2025-03-26

本报评论员 王俊勇

日前,新修订的《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公布,将从2025年6月1日起施行。《条例》和之前相比,细化规定了负责中小企业促进工作等有关部门的职责,强化了地方政府的责任,加大了治理拖欠企业账款的力度。

此时修订这一《条例》,非常有必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要求,健全拖欠企业账款清偿法律法规体系。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活动中最为活跃的力量之一。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发布的信息显示,截至2024年6月,我国中小微企业数量已超过5300万家,占企业总数的90%以上,贡献了60%以上的税收。不过,从近年来的情况看,许多中小企业饱受账款拖欠之苦。在市场经营中,一些大企业往往利用自身优势,在跟中小企业交易时设置不合理的支付条款,导致部分中小企业收到款项的时限变长,资金流动的压力增大。

中小企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较弱,如果长期无法收回应收账款,很可能导致资金链断裂,进而导致运营困难,甚至是倒闭,最终影响就业。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从这个角度看,保障中小企业及时收到款项,不仅对于经济活动十分重要,更在稳就业、保民生、促消费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条例》对中小企业普遍遭遇的问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规定,十分具体详细,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例如,大型企业应当自货物、工程、服务交付之日起60日内支付款项;不得约定以收到第三方付款作为向中小企业支付款项的条件,部分存在争议但不影响其他部分履行的,对于无争议部分应当履行及时付款义务。这些规定都是对常见问题的精准治理,增强了经济活动中的公平性,也能更好地保障中小企业的合法权益。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第四条也提出要扎实解决拖欠账款问题。中小企业能够及时收到账款,才能按时足额发放员工的工资。劳动者有了钱,才敢放心大胆消费。治理拖欠企业账款兹事体大,事关经济,关乎民生。《条例》的修订,必将有助于资金进一步下沉到中小企业,增加职工收入,进而进入市场,促进消费,提振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