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林夜市。市综合行政执法(城市管理)局供图
记者 任彦 通讯员 赵解文 葛畅
全市500处商业体可享受外摆经营新政;16个重点功能区试点“一支队伍管执法”,企业不再面对多头检查;地铁口新增4000个非机动车位,470顶会伸缩的智能遮阳棚将于夏天亮相非机动车道……
春来谋新局,杭州城管放出年度民生“大招”——
记者从近日召开的全市“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创新试点现场会暨综合行政执法(城市管理)系统2025年度工作会议中获悉,今年,杭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城市管理)系统将围绕“护航发展、创新治理、服务民生”三大维度,推出优化营商环境、智慧执法升级、民生痛点攻坚等9项举措,全力当好城市大管家、企业护航员、群众贴心人,持续擦亮“有困难找城管”品牌。
护航发展3件事:让企业轻装上阵拼经济
春节以后,杭州的城管部门就开始给小微企业和商户送“大礼包”,首先推行了“商户经营‘十允许’、“店招设置‘三服务’”助发展举措。据悉,接下来,全市500处商业体可享受外摆经营新政,市民扫码查看“城市烟火地图”就能找到最佳摆摊点位;钱塘江灯光秀将延长至深夜,重点商圈亮灯时间与地铁末班车同步,打造“越夜越美丽”的消费地标。
另外,今年杭州将继续规范涉企行政检查,推出“月查早知道”制度,企业每月初就能在政务平台查看检查计划,未经报备的检查可一键拒之门外。
同时,新能源渣土车、无人扫地车等45辆智能装备即将上岗,高架隔音屏变身光伏发电站,用阳光为城市设施供电。
创新治理3件事:“最强大脑”管好城市脉搏
去年以来,“一支队伍管执法”的创新模式在千岛湖上铺开,逐步解决了千岛湖水域存在的基层管理老大难问题。今年,钱江新城、拱墅智慧网谷等16个重点功能区都将陆续实施“一支队伍管执法”,企业不再面对多头检查。
另外,今年杭州城管部门将通过各类“黑科技”更好更优地“保养”城市基础设施:全市推广“云上坦途”智慧管理系统,给隧道、桥梁、河道装上24小时监测“心电图”;市政工人配备电磁探测仪,地下3米内的空洞隐患无所遁形,无人机群定期扫描城市“暗伤”;61条道路启动“良城美井”改造,新型防沉降井盖让马路不再“打补丁”;针对市民痛恨的“桥头跳车”,17座桥梁将用上遇水速凝的新型沥青,修补效率提升3倍。
服务民生3件事:15分钟生活圈再升级
近年来的市政府十大民生实事中,都有城管部门的身影。2025年,杭州城管部门还会送出一系列惠民礼包:实施燃气场站提升改造,推进餐饮等场所“瓶改管”300户;地铁口新增4000个非机动车位,470顶会伸缩的智能遮阳棚将亮相非机动车道;16条“舒心通学路”铺装荧光道钉,孩子上下学路线自带“夜光导航”;医院、景区周边将建4个共享停车样板区,2000个机关单位车位夜间开放;60座“星级公厕”配备应急药箱、充电插座,部分试点安装SOS呼叫装置。
杭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市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该局将再次擦亮“有困难找城管”品牌,发挥262个“城管驿站”、11支“有困难找城管”特色志愿服务队作用,做优城市治理有奖举报,及时倾听民声、回应民意、纾解民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