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葛玲燕)沃野迎春色,大地沐春光,眼下的乡村是一片生机盎然的农忙景象。
如何让新农技更好助力春耕备耕跑出“加速度”?近日,杭州市农业农村局(杭州市乡村振兴局)联合二十余家部门和单位在临平区杭南村启动了以“科技助农、新质赋能”为主题的2025年春耕备耕科技下乡现场服务活动,把各种农业科技成果送到田间地头,为全年丰收开好头、起好步。
一边是热热闹闹的“送政策、送信息、送服务、送科技、送农资、送文化、送健康”等“七送”科技助农服务,一边是“科技范儿”十足的农业新质生产力成果展示。
现场发布了2025年杭州市农业主导品种145个、主推技术101项,杭州市十大特色新品种(品系)以及2024年度十大基层农技推广典型案例,向农户和经营主体赠送100万元农资和各类优质种子种苗,并为14家中国农技协科技小院授牌,为新一轮市级农技首席专家颁发聘书。
十大特色新品种(品系)是市农科院近几年自主选育和研发的新品种(品系),包括“杭茄2022”茄子、“杭椒多利”辣椒、“杭杂504”“杭杂602”番茄、“杭黄2016”桑黄、“球盖菇18”、“脆玉”草莓、“钱江糯6号”、“杭薯1号”番薯、“金富贵”兰花。
“‘脆玉’草莓是这两年我们院研发的新品系,它的主要特征是又脆又甜,且比一般草莓耐储藏,目前在市农科院的之江基地以及桐庐、建德、云南都有试种,反响都不错。”市农科院相关负责人挑了几个品种(品系)和成果转化产品向记者介绍,“‘球盖菇18’出菇频次特别高,特别适合设施化、工厂化生产,在桐庐、淳安等地推广后,均收到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三叶青浑身都是宝,是‘浙八味’的重要一味……”
当天还进行了先进农机装备展示,AR眼镜、便携式害虫采集识别系统、纯电动履带式旋耕机、履带乘坐式有机肥撒肥机、自走式藤蔓碎枝机等一系列高效农业新装备,让广大农户现场感受数智农业的魅力。
近年来,杭州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加快科技创新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部署,持续加大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的研发和推广力度,积极开展科技下乡服务活动,打通农业科技服务“最后一公里”,为全市高效生态农业注入源源不断的科技力量。
今年的全市农业科技下乡服务月活动自2月份启动以来,围绕服务特色产业、解决技术瓶颈问题、增强绿色科技示范能力、促进村级产业发展等内容,已累计开展科技下乡服务2339次,参加专家4947人次,服务广大农户和经营主体11358人次,推广技术938项、品种623个,开展培训160次,解决各类农业生产问题1162个。